-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脑机接口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工作原理是将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经过处理、提取、命令转换到执行,最终达到由大脑直接控制机器的结果。比如通过意念直接控制手机、电脑,而不需要用手打字了。
> 在 2016 年的一次旅行中,马斯克用拇指在 iPhone 上打字,并开始抱怨打字时间太长。打字让信息以每秒大约一百比特的速度从我们的大脑流向我们的设备。"他说:"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对着机器思考,就像在你的大脑和机器之间直接建立高速连接。" 《马斯克传》p379
## 工作原理
**信号采集**:从大脑中采集信号,采集方法可以是侵入式(如脑电图EEG)和非侵入式(如皮层电图ECoG)。
**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噪比低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去噪等预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提取特征**:提取对完成特定任务有用的信息。这些特征可能包括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等。
**命令转换**:提取出的特征被转换成具体的控制命令,如移动光标、键入文字、移动轮椅等。
**执行与反馈**:命令控制行为,再通过用户的反馈进行调整来达到增强交互效果的目的。
# 实例
脑机接口目前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但侵入式被认为是未来脑机接口的趋势。
#### 侵入式:
- 通过神经外科手术的方式,在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表面或大脑内部,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具体位点的信号。
- 挑战:安全性、稳定性、可拉伸性
- 侵入式脑机接口如果有漏电流问题会对大脑内部的伤害较大
- 稳定且长期采集信号
- 人在运动时的不滑移能力
- 产品:
- Neuralink
- 心灵感应:一块硬币大小但稍厚一点的装置,将植入在人的头骨上。首批目标用户将是失去肢体功能的人。
- 盲视:通过刺激视觉皮层,将视觉信号传输到大脑,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 Synchron
- 以无线方式读取脑电波,转为文字。
- 斯坦福大学
- 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来解码病人想说的话,可以让渐冻症病人以每秒 62 个词的速度进行交流,比类似装置快 3.4 倍,接近每分钟 160 个词的自然对话。
#### 非侵入式:
- 通过头皮上的传感器来监测大脑电活动,朝着小型、便携、可穿戴的方向发展。
- 挑战:
- 面临的问题是[[信噪比]]低,需要放大器才能获得高质量的信号。
# 相关内容
**脑机接口的短期目标**:帮助失去肢体功能的人。
**脑机接口的长期目标**:实现人机共生。
> 加速与计算机及其他有接口的人的交流,外化和提高记忆容量,在人类无法达到的灵敏度和光谱上看到或听到细节。最终,马斯克等人认为,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时代,人类需要这种植入物来保持相关性。
**脑机接口的物理风险与伦理风险**:毕竟是在人的大脑上开洞,肯定涉及伦理问题;另外就是手术的感染、植入松动等物理风险问题。
**我的期待**: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未来,人机共生是人类突破极限的一种方式。我非常期待。
# 参考资料
- [解读|芯片植入人脑待长期评估,马斯克脑机接口终极目标:人与AI共生](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hnh34gfe297rgk20dbq9gw3c)
-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到底是什么](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hnf966y4m1v9n5p1v41xmkhw)
- [科普|脑机接口是怎样的技术?能给人类哪些帮助?前景如何?](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hndgtqh8wytttd9eaa8bejah)
- [阿丽塔:战斗天使 Alita: Battle Angel](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652592/)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2rXrGH52aoM?si=UpElmLOI1cY1Ey66"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allowfullscreen></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