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 what - 在[[电影剪辑]]中,“跳切”(Jump Cut)是一种打破镜头连续性的剪辑方式。它指的是同一场景或同一主体在连续的两个镜头之间突然发生了**时间或动作上的不连续**,使观众明显感到“中间缺了一段”。这与一般的[[流畅剪辑]](Continuity Editing)截然不同,后者会努力让镜头间的切换看起来自然衔接、不让观众察觉到“断点”。 # how ### 跳切的特点 1. **明显的镜头衔接断裂感**:跳切往往让观众看到画面中人物或物体突然改变姿势、位置,或者背景元素突然变化,这种“不顺畅”恰恰是它的审美特色。 2. **打破传统节奏**:与经典好莱坞或传统叙事片追求的“无形剪辑”相比,跳切有意让观众发现它的存在,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冲击或艺术效果。 3. **常见于先锋或个性化风格**:例如法国新浪潮(Jean-Luc Godard 等人)的电影里常大量使用跳切,这种非常规的剪辑也被视为电影语言革新的标志之一。 ### 跳切与其他剪辑方式的区别 - **Match Cut(匹配剪辑)**:是根据画面中某些元素的相似度或动作的衔接来切换镜头,例如库布里克在《2001 太空漫游》中将猿人抛出的骨头与太空船进行匹配剪辑,看似一件“飞在空中”的物体衔接到另一件相似形态的太空船上。这个剪辑在视觉上非常平滑,意象传达明确,和“跳切”让人感到时间跳跃、动作突然的效果并不相同。 - **Cross Cut(交叉剪辑)**:是指在不同场景或人物间来回切换,同时展开多条情节线索,通常用于制造紧张感或显示同时发生的事件。它与跳切的“同一场景突然断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用法。 ### 跳切的效果与用途 - **增强节奏感或凸显情绪**:跳切可以快速“跳过”不必要的过程或重复画面,直接把观众带到剧情的关键点,形成紧凑的叙事。 - **制造陌生感与艺术风格**:在一些具有实验风格或强调主观视角的作品中,跳切可以让观众保持警觉或反思剧情背后所蕴含的主题。 - **体现导演个性**:这种“让观众看到剪辑过程痕迹”的做法,常常是导演对传统叙事或对自身个性表达的一种态度。 从观众体验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跳切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存在感,不像经典剪辑那样“隐形”。如果过度使用,观众可能会产生割裂感甚至疲劳;但运用得当,则能为作品注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how good #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