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摄影机的[[取景#^ac351e|景框]]界定了取景范围,使景框边缘之外的地方成为了画外空间,但导演仍可通过各种方法来暗示画面外的空间,利用画内与画外空间交互的手法来完成内容的表达。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利用「看得见」的区域与「看不见」的区域进行互动。 > 如果摄影机离开了某一个物体或人物,而移动镜头到其他地方,我们会假定这个物体或人物依然存在景框之外的某处。即使是抽象电影中,我们也会感觉,各种形状或物体是从某个地方进入景框。 > ——《电影艺术》219 页 > 诺尔·柏奇曾提出银幕外共有六个空间区域:景框四边之外各一区、背景后面一区,以及摄影机后面的空间。 > ——《电影艺术》219 页 - [[画外音]] - 突然闯进画面 - 制造神秘感 - 制造惊奇感([[运镜#^0b50a0|运镜与时间的关系]]) - 制造悬疑感([[运镜#^0b50a0|运镜与时间的关系]]) - 景框内制造出“边缘”(比如门里和门外) # 实例 ## 制造惊奇的效果 威廉·惠勒的《[[红衫泪痕]]》中,主人公在画面中间,正在与人寒暄,突然画面左前方“闯入”一双举酒杯的手(摄影机快速后退),主人公与**画面外**的人交互。 ![](http://image.harryrou.wiki/2023-08-23-CleanShot%202023-08-24%20at%2007.39.26%402x.png) 格里菲斯的《[[猪巷火枪手]]》,将“突然闯进画面”的手法运用到了全篇。 ![](http://image.harryrou.wiki/2023-08-23-CleanShot%202023-08-24%20at%2007.44.27%402x.png) 《[[嫌疑人X的现身]]》日版,在男主人公决定帮助女主,要进入她的家时,导演选择了在侧面拍摄的全景,男主人公走进“门”内,表示这个陌生人已“闯入”了女主人公的生活。这里的门相当于景框边缘。 # 相关内容 # 参考资料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