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序号/节序号/节/笔记序号
第1章 取景
- Objective:
- Breadcrumb: 电影画面 - 镜头:摄影
# 概念阐释
## 光学定义
focal length,镜头的中心点到光聚集的焦点(成像平面即 CMOS)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 视角
**对角线视角**:视角是描述传感器对角线两端接收到的景物关于相机中心所成的角度,焦距越长视角越窄。
- 焦距相当于我们的**视角**,帮我们确定**取景范围**。
- 焦距越短(广角),视角越宽,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
- 焦距越长(长焦),视角越窄,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少。
**人类的视角大约在 180° 左右,但是只有 40° 左右可以用来捕捉细节(称为中央凹区)。在 35 mm 胶卷上,50 mm 镜头的视角为 46°,与这一大小相近,称为标准镜头;**
在其他尺寸的传感器上也类似地将视角相当于中央凹的称为标准镜头。
# 举例子
## 3种镜头焦距
### 广角镜头 wide-angle <35mm
^864a1f
- 景框四周有明显的扭曲,纵深空间被夸大
- 在[[中景镜头]]或[[近景镜头]]中的扭曲感更加明显,因为用广角拍摄中近景需要离物体更近,近大远小更明显
- 长焦镜头让特技和打斗场景看起来更戏剧化、更危险
- 超广角(24 mm 以下):建筑、风景
- 广角(24 ~ 28 mm):风景

### 标准镜头 normal lens 35~50mm
- 画面中的线条完全垂直或水平
- 在人像拍摄中,一般不宜使用太广的镜头,否则产生面部畸变,比标准焦段稍长的镜头使被摄者更符合一般审美
- 一般广角(35 mm):人文
- 标准(50 mm):人文、人像
### 长焦镜头 long-focal-length 75~250mm
- 四周景物扁平化,纵深空间被剧烈压缩
- 中焦(85 mm、135 mm):人像特写
- 长焦(200 mm、300 mm):鸟类、运动等
- 超长焦(300 mm 以上)
- 广角变焦(11-18 ~ 24-35)
- 标准变焦(24-28 ~ 70-120)
- 中长焦变焦(70-100 ~ 200-400)
- 超长焦变焦(150-200 ~ 500-600)

%%在长焦镜头下,海滩和海洋被压缩成了两个垂直的方块,看起来就像一堵墙,并且海水看起来有“凝固”的感觉,表现了主人公此时的“绝望”心情。对比《新摄影笔记》p38页图片,广角下的海边。%%

# 类比、比较与对比
## 透视关系
^044bf5
[[透视]]决定画面的纵深感,但不决定虚实
- 焦距越短,离拍摄的主体越近,透视关系越明显;在画面中近的东西会变得更大,远的东西会变得更小
- 焦距越长,离拍摄的主体越远,透视关系越不明显;在画面中近的东西和远的东西趋近于真实的比例
同样地,由于拍摄距离的原因,50 mm 镜头比较接近人眼。
### 不同焦距下的运动速度
- 横向移动更长焦段(50mm f1.8),更有动态感,广角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接近或者远离
- 纵向移动更广(短焦距),更有动态感,长焦距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接近或者远离
## [[景深]]关系
- 广角:距离拍摄物体近,可以得到虚化效果
- 长焦:焦距与孔径成反比,所以焦距越长,孔径越大,虚化效果更加明显
## 变焦与裁切的关系
在同一机位拍摄时,透视关系是固定的,用较广的镜头先拍摄再裁切和用较长的镜头拍摄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像素]]数量不同(决定了照片最终清不清晰)。
## 手机焦距
- 手机通过多颗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采用**数码变焦**来实现变焦。
- 2019年左右的手机基本实现了10倍变焦,通过数码变焦可以实现50、60甚至100倍的变焦。

## 人像近景拍摄的焦距对比

- 视角参见小柔的例照,同样近景景别,短焦距囊括的视角更广
# 问题
# 问题答案
# 备注(经验集/错误集)
-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 《新摄影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