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与目标拆解
关于Objective和Key Result的概念,分享一篇OKR系统课程的番外篇链接。这篇文章对于「目标与指标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给了我很多帮助。
## 个人经验
我结合老师这篇文章的概念和我的实践来试图分享一点个人经验:
## 1. 年度目标与季度目标的区别
年度目标要足够大,足够激动人心,要敢想。我在一开始做年度目标时,总是担心完不成或者害怕做不到,所以就会“放过自己”,把目标设定得很简单。但实践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因为太简单,所以很快就完成了。在读过上面那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原来年度目标要足够大。
所以我设定了几个问题来问自己:
1. 这是不是我人生当中那20%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2. 我为什么花一年的时间在这件事上?
3. 它是不是一件值得长期坚持的事?
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年度学习目标之一是「迭代学习元技能的基础,做到学以致用」。
它是不是我人生当中的那20%的重要不紧急的事? 是的,因为只有把元技能学扎实了,才能更好的解决工作、生活和其他领域学习的问题。元技能就像金字塔的底层砖瓦,这个地基只有足够牢固才能搭建出塔尖。
但是到了季度目标与月度目标,我认为就要比较理性了。季度目标是对年度总目标的里程碑式拆解。要有具体明确的这个阶段要完成什么。
比如第一季度我要完成OKRQ1训练营,根据我的年度目标,季度目标可以是「完成OKRQ1训练营,且迭代自己的道法术器」。
## 2. 关键指标
指标是对目标的拆解,是能够直接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而且指标的数量要限制在3-5个,因为要看的书最关键的那20%。
我们都知道指标要遵循SAMRT原则,要明确具体、可量化、可执行、要与我有关、要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但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是「要与我有关」和「可执行」。「与我有关」,我理解就是这个指标是否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真指标?比如我这一次学习元技能课程是为了迭代知识体系,那我的指标就不能是完成14天打卡并作14张导图。我的指标应该是,
KR1、至少输出对10条概念的新的理解
KR2、看他人打卡学习,寻找自己的盲区,发现问题不少于5个
KR3、根据原理迭代使用OKR的SOP
「可执行」也是5项原则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OKR的最终目的是让目标可落地、可执行。所以如果在复盘时发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并没有完成,甚至丢弃了,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指标是否在一个即有些难度又不至于做不动的可行范围里。
因此要做到「可执行」,也需要对事情本身足够了解,再结合自身情况才能制定出来。比方说我想一个月的时间看完《红楼梦》,结果把书买回来一看两大本,再考虑下自己的阅读能力、书的难度和每日能拿出来读书的时间,最终发现这是一个「不可执行」的指标。所以要么为了赶进度,逼着自己看完,要么就放弃了,这两种结果都是违背了看书的目的的。
# 实例
# 类比、比较与对比
# 与我何干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