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认知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斯福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元存储模型**(multi-store model),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感觉记忆、[[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部分。 长时记忆又分为程序性记忆、情节性记忆和[[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用来储存我们学习的知识的。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11-09-122200.png) # 实例 ## 学渣和学霸的长时记忆对比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02-17-CleanShot%202024-02-17%20at%2015.52.02%402x.png) - AB:新手的知识体系 - 缺乏丰富而紧密的联结 - 简单的线性结构 - CD:学霸的知识体系 - 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的个人[[知识体系]]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在[[事实性知识 factual knowledge#^be85d1|事实性知识]]、[[概念 concept]]、[[BOK 思维模型]]、[[BOK 第一性原理]]和重要思想**big idea**之间建立起的丰富的、有意义的紧密联结,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 层级结构[[知识体系]] - 网状结构[[BOK 知识网络]] - 知识组块 - 理解更清晰、准确 (what、how) - 对内在结构、模式、本质把握更加深入(why、how good) - 不同组块之间的关联丰富、紧密 - 结果:具备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能力。 # 相关内容 ## 长时记忆与知识网络 知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 concept]],彼此之间有关系的概念形成[[BOK 知识网络]],因此知识网络都是以主题形式形成的,因为同一主题下的概念更容易产生联系,也更容易被理解。 批判式思维与创造力的前提是记忆中储存了足够多的概念节点。每一门新的知识学习都需要突破最初的概念积累期。 ## 认知神经科学层面 长时记忆和大脑的[[孩子天生爱学习 大脑皮质|后皮质]]有关。长期记忆的形成是大脑的海马体和颞叶等区域在发挥作用,**储存长期记忆需要大脑[[孩子天生爱学习 神经元构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行高频的反复连接才能更加稳固**,这被称为 LTP[^1] 长期增强作用。 LTP 是1966 年由挪威医学家泰耶·勒莫在对兔子的海马体进行高频刺激时发现的。“勒莫发现,当他对突触前纤维施加高频度刺激时,突触后细胞对这些单脉冲刺激的反应会增强很长一段时间。”相比之下,[[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大脑前额叶和顶叶的暂时性神经活动。这些活动不涉及持久的突触改变,因此记忆的持续时间较短。 # 参考资料 - [多元存储模型 (multi-store model)](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kinson%E2%80%93Shiffrin_memory_model) - [1.3 从学习科学视角的解释](https://www.candobear.com/p/t_pc/course_pc_detail/image_text/i_65b63adbe4b064a8cb1e53b7?community_id=c_65b634d2dd106_nhCXKYc72308&product_id=course_2ba4aSp8cPi3TjgH1xc2GxANJHL) - [[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语义记忆]] - [LTP](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6%9C%9F%E5%A2%9E%E5%BC%B7%E4%BD%9C%E7%94%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