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为什么说人类的理解方式是规则导向的?
# what
## 什么是罗塞塔石牌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一块具有重大历史和语言学意义的古代石碑,因其帮助解读埃及象形文字而闻名,被誉为破解古代文字的关键。
### 石碑的背景
- **发现时间与地点**:1799年,罗塞塔石碑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的士兵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Rosetta,即罗塞塔)地区发现。
- **材质**:石碑由一块黑色花岗闪长岩制成。
- **时代**:它大约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当时属于托勒密五世统治时期。
### 石碑的内容
- 罗塞塔石碑上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书写形式:
1. **古埃及象形文字**:用于宗教和正式场合。
2. **古埃及世俗文字(草书体)**:用于日常书写和行政记录。
3. **古希腊文**:当时的官方语言之一。
- 内容是一份皇家法令,宣布托勒密五世的功绩和神圣地位。
### 重要意义
- 罗塞塔石碑为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通过研究罗塞塔石碑上的希腊文和象形文字,于1822年成功解读象形文字。
- 石碑的发现标志着现代埃及学的开端。
### 现存位置与争议
- 罗塞塔石碑目前收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 埃及多次要求归还罗塞塔石碑,认为它是殖民时期掠夺的文物,但目前尚未成功。
### 总结
- 罗塞塔石碑不仅是一件历史文物,更是一座桥梁,将现代人和古代埃及文明连接在一起。它的发现开启了理解古代文明的新篇章。
## 破解的过程是寻找文字中的规律
- **希腊文作为起点**:
- 古希腊文部分内容清晰且已知,知道文字的内容和主题,作为破解的依据;
- **三种文字对照研究**:
- 学者对比三段文字,从中寻找**象形文字和世俗文字的规律**。
- 例如:某些象形符号在石碑中反复出现,并且这些符号的位置往往与希腊文中某些专有名词的位置相对应(如“托勒密”)。
- **商博良的突破性发现**:
- 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是破解象形文字的关键人物。他的突破点在于意识到象形文字并非完全象形,而是**结合了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
# how
# how good
## 为什么说人类的理解是规则导向的?
- **规则导向的本质**
- 人类在理解未知事物时,倾向于通过发现和应用规则来解释和组织信息。
- 人类的大脑擅长从复杂信息中提取模式和规律(先进行[[特征学习 Feature learning]],再进行[[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并利用这些规律来理解未知事物。这是一种认知本能,体现在语言学习、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例如:
- 我们通过语法规则学习语言,知道“主语 + 谓语 + 宾语”的结构能形成一个句子。
- 我们通过观察某些事物的重复性(如“太阳每天升起”)提炼出自然规律。
- **认知上的必要性**
- 世界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规则让我们能够压缩信息,快速理解和预测。没有规则,人类的思维会陷入混乱。例如:
- 在语言理解中,语法规则帮助我们解读句子的意义,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猜测。
- 在科学中,物理和数学的定律是规则,它们使我们能够预测自然现象。
- **因此,规则导向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高效机制**。人类的理解是规则导向的,因为我们擅长从复杂信息中提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预测。“罗塞塔石碑”破译过程正是这种认知模式的典型体现——通过发现规律,研究者从已知(古希腊文)推导出未知(象形文字)的意义。这个案例说明了规则导向是人类认知的核心特征。
# Ref.
# relative
- [[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