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 写作依赖于系统,而非天赋。AI 时代之前,写作很难,普通人很难落地。但是如果有一套写作系统和 AI 的加持,那么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写作。 - **写作的本质** - 写作的本质是高质量、深度、独立的思考,是“连接想法”(connecting the ideas)的过程。它是一个思想层面、认知层面的事情,而非技术问题。 - **高质量内容的基石** - 高质量的文章源于高质量的知识、清晰准确的概念和多元的思维模型。 - **类比**:顶级的ai模型(如gpt-4.5)因其巨大的、存储了世界知识的参数量而强大。劣质模型则表现为说空话、甩大词、制造幻觉。 - **洞见**:最高级的表达往往使用最平实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智慧和洞见。 - **底层原则:科学方法论** - 整个“道、法、术、器”系统,其最底层的“道”是科学方法论。4F工作流(发现问题 -> 主题研究 -> 提出假设 -> 迭代优化)本质上就是科学方法的应用。 # what - **写作系统OS的定义** - 能够持续产出高品质内容的人,依靠的是一个完善而成熟的创作系统。 - **写作系统的组成** - **内在系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结构。 - **外在系统**:以笔记系统为核心的外部支持工具,是应对复杂时代的==“外脑”和素材库==。 # how ### 写作系统的“法”:方法论层 Methodology - **核心方法:[[费曼学习法]]** - 费曼学习法是整个写作系统的核心方法论。 - **不同层级的费曼输出 (3F)[[小费曼、中费曼、大费曼]]** - **小费曼**:短小精悍的单点内容,如Twitter帖子。 - **中费曼**:几千字的文章输出。 - **大费曼**:一小时的视频或几十万字的书稿。 - **核心框架:[[结构化笔记|2w2h]]** - 无论是哪种层级的输出,其内核都是一个问题导向的框架,通过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来构建有意义的观念。 - **What**: 它是什么? - **Why**: 它为什么重要? - **How**: 它是如何运作的? - **How-to-use**: 如何应用它? ### 写作工作流 Workflow/SOP - **工作流的重要性** - 工具的背后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工作流(Workflow)或标准作业程序(SOP),将创作这个认知加工过程显性化、可优化。 - **反驳“流水线”论**:固定的流程非但不会限制思想,反而能通过规律带来自由和效率,即“在限制中,大师得以施展”。 - **[[4F 写作工作流]]** + 写作工作流模板 - 这是一个以费曼学习法为核心的闭环迭代流程。 - **Focus (聚焦)** :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进行选题。 - **Ideation (构思)** :搭建思想框架,利用Reader或chatgpt-进行思想发酵。 - **Feynman (费曼输出)** :用自己的话将思想表达出来,并进行多稿修改(修改文字、朗读感受节奏等)。 - **Feedback (反馈)** :发布后,通过数据和读者互动来评估效果,总结优缺点,并反过来优化整个工作流。 - **[[claude MCP打通写作工作流]]** ### 写作系统的核心工具 Tools - **核心工具:logseq** - **定位**:最重要的工具,扮演私人知识库(Wiki)的角色。 - **作用**:存放和连接每一个idea和概念,是思考和创作的根基。 - **输入与发酵工具:Readwise Reader** - **定位**:不仅是阅读工具,更是思想的发酵和主题研究工具。 - **作用**: - 对==阅读内容==(文章、视频、推特)进行高光、批注。 - 通过==标签系统==,将不同来源的内容整合成特定主题的研究列表(如“gpt-4.5”主题)。 - 甚至可以用来==批注和修改自己的文章草稿== - **思想打磨工具:chatgpt** - **定位**:写作各环节中的“思想对话者”和“打磨器”。 - **作用**: - **打磨思想**:将模糊的想法通过多轮对话变得清晰、丰富、全面。 - **打磨表达**:将粗糙的语言变得更精准。 - **过程**:与gpt对话 -> 将对话剪藏到Reader -> 整理笔记 -> 形成观点(如一条“小费曼”推文)。 - **辅助工具集** - **Markdown编辑器**:用于撰写底稿。 - **[[Figma]]**:用于制作公众号头图等视觉素材。 - **Markdown Nice**:用于文章排版,可借助gpt辅助设计自定义的CSS样式,以符合个人审美。 # how good ### 写作的七层真相 - **真相一:思想压缩** 写作是将头脑中==混乱模糊的感知,提炼成结构化、清晰、逻辑化表达的认知加工过程==。 - **真相二:写作是创造而非记录** 不是先有东西才去写,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想法才被探索、发现和创造出来。 - **真相三:质量关键在于对人与世界的理解** 决定写作质量的不是文采,而是对人性、对他人心理模型的深刻理解。 - **真相四:最大障碍是害怕被评价** 人们不写作的根本原因,是害怕得不到正面反馈或受到负面评价。克服这种恐惧是坚持下去的关键。 - **真相五:写作倒逼深度思考** 写作能对抗碎片化的内容消费模式,强迫我们慢下来,主动延迟对世界的反应,从而形成慢思考和深度加工思想的能力。 - **真相六:写作训练结构化思维** 思想输出的过程,本质上是在训练结构化思维。 - **真相七:创作系统是必需品** 再次强调,持续的创作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 ### 总结与展望:人机协同的未来 - **ai时代人类认知活动的再定位** - **认知金字塔[[认知能力模型 a stairway model of cognition abilities]]**:ai已在“综合”、“评价”等层面碾压人类,但尚未达到顶端的“创造”。 - **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即使ai更强,人类仍需亲自学习、记忆、理解、分析,因为这些是通往“创造”的阶梯,不可或缺。虽然差距巨大,但仍需练习。 - **人类写作的独特价值[[AI vs HI]]** 即便面对超级ai,人类的写作价值依然存在,其核心在于ai所不具备的特质。 - **Context (语境)** :对现实世界、社会、人的直接观察和理解,这使人类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Emotion & Empathy (情感与同理心)** :这是ai无法替代的人类核心能力。 - **Wabi-sabi (残缺之美)** :人类的有限性、非理性、偏见反而能构成一种独特的、与ai不同的美和价值。 - **终极模式:人机协同智能 (Co-intelligence)** 未来的方向不是对抗ai,而是顺势而为,将ai作为强大的伙伴。人类提供独特的价值(情感、信念、语境理解),借助ai的能力,共同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 Ref. - [paul graham谈写作](https://btcml.xetslk.com/s/4g6wS1) - [[MCP专题讲座]] (本地保持) - [硅谷教父的写作秘诀:写完后把每段话砍掉10%,思考力飙升100%!](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w2y85en830dbag033eqqpqc) - [人人可复制的个人写作系统](https://btcml.xetslk.com/s/2oiGXG) - [本笔记原文:AI 时代的个人写作系统(2025)](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k22dnkz8chrmx7sdtnwx92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