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遵循[[生成输出|3F]]方法的生成输出实例。
# what
乔布斯的1998 年发布会。
# how
1998 年回到苹果,任务是拯救濒临破产的苹果
- 问题:
- 产品线太复杂,每条产品线又衍生了众多型号,一年推出的产品就有 9 种之多
- 复杂的产品线,给产品研发、工厂生产、商品物流、售后维修和产品迭代都带来了灾难,热门的产品长期缺货,滞销的产品却仓库爆仓,最后甚至得到垃圾场填埋。
- 解决方案:克制、极致
- **乔布斯认为,做产品要克制**:两个维度,构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的产品要克制,只保留一款;不在这四个象限内的产品,全部砍掉,不论外部口碑和业界评论如何,包括当时一片好评、口碑如潮的newton掌上电脑;
- **乔布斯相信,做产品要极致**:在这四个象限内的产品,把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不带任何妥协,不但要叫好,还要叫座,用一款产品实打实定义一个细分领域!
- 
- 结果:
- 1997年11月,乔布斯推出PowerBook G3 和Power Mac G3;1998年5月,乔布斯推出iMac,对上一年的两款产品迭代升级;1999年7月,乔布斯推出iBook,对另外三款产品持续迭代,统一为一种糖果色设计语言。
- 
## 3F演讲 1998 年发布会
> (why)一年前我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产品太多了。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产品线,足足15条产品线,每条还衍生出数不清的型号。连我自己都搞不明白。大约3周后,我说,当我们不知道该向自己的朋友推荐哪一款苹果产品时,我们怎么才能向其他人解释清楚呢?根本做不到。
> (what)于是,我们回到商学院的第1课。我们问自己:人们想要什么产品?
> (how)好吧,人们需要两种产品。他们想要消费级产品,普通消费者想要,教育行业的大部分用户也想要消费级产品。 而且,我们还需要专业级产品。因为设计和出版市场需要专业级产品,部分消费者和部分教育行业用户要想要专业级产品。 而且,在这两类产品中,我们分别需要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这两种型号。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有4款伟大产品,这就是我们全部所需。
> (how good)事实上,如果我们只有4款,我们就能在每一款上投入最优秀的团队;如果我们只有4款,我们就能每9个月全部更新一轮,而是不是18个月;如果我们只有4款,我们就能提前研发每款产品的下一代、甚至下两代更新。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决定:专注在4款伟大的产品上。
- why
- 一年前我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
- what:
- 产品战略|用户想要什么?
- focus一句话总结的主线观点-“聚焦 4 款伟大的产品”
- how
- 消费级产品 vs 专业级产品
- 台式电脑 vs 笔记本电脑
- 四象限矩阵
- how good
- 如果我们只有 4 款产品
- A 级团队资源
- 更快的产品迭代
- 产品研发提前
# how good
#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