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LLM 为什么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出,并且能够生成有意义的输出?
# what
- LLM 的本质就是自回归 transformer 模型,基于前面的上下文(上下文窗口,与前一个 token)关系生成下一个词。
- **LLM = (使用Transformer结构) + (自回归地生成下一个词)**

# how
- [[自回归生成模型|自回归生成]]:生成内容、预测内容;“自回归”简单来说,就是**一步一步根据前面已经生成(或输入)的信息,来预测下一个词或下一个字符**([[LLM本质]])。就好比你一边读一段话,一边猜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词”——这个过程就带有“自回归”的性质。
- **举例**:想象你和一个朋友聊天,你说一句话后,你朋友会根据你说过的话来决定下一句怎么说。每一次回复,都要参考你之前说的内容。
- 在模型中,“自回归”最直观的表现是:模型在生成文本时,一次只输出一个词或一个符号,然后把这个输出==接到已经有的文本后面,继续往下生成==。它不会一次性就“全盘吐出”所有结果,而是==“边看前面,边写后面”==,这样就保证了上下文的衔接性。
- [[Transformer]]:好比工作记忆,能够并行处理的上下文长度;注意力好比人在阅读时的注意力,划关键词的能力;
- **[[自注意力机制]]**: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架构, 尤其是自注意力 self-attention,能够让模型在处理每个词的时候都**参考上下文中的所有其他词**。
- 就像人类在阅读时也要基于上下文的关联来理解文章中的某一个具体的词。
- **并行处理**:与[[RNN 循环神经网络]]的顺序处理输入不同,transformer 能够**并行处理序列数据**([[context length 上下文长度]]),这样就高效解决了长距离依赖问题。
# how good
## 自回归、生成式AI、transformer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1. 自回归(Autoregressive)
自回归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已有的上下文信息**(例如前面的词或前面的数据),**预测下一个词或下一个数据点的概率分布**。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最常见的自回归任务是语言模型,如GPT系列。其工作原理是:给定前面已经生成的词,模型逐步生成下一个词,直到生成完整的句子或文本。
**特点:**
- **逐步生成**:模型从左到右(或右到左)地生成文本,每次生成一个词。
- **条件概率**:每个词的生成依赖于前面已经生成的词。
- **常见应用**:GPT系列(包括GPT-3、GPT-4等),它们都是典型的自回归生成模型。
### 2. 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
生成式AI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能够生成数据的模型,包括图像、文本、音乐等。生成式模型的目标是从某种分布中采样数据,并生成新的样本。生成式AI通常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Transformer架构。
**特点:**
- **端到端训练**:生成式AI通常使用端到端的训练方式,即从输入数据到输出生成数据,不需要手动设计规则或特征。
- **模型架构**:生成式AI很多都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 **常见应用**:文本生成(如GPT系列)、图像生成(如GAN、DALL·E等)、音频生成(如WaveNet)。
### 3. Transformer
Transformer是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架构,最初用于处理序列数据(例如文本)。其最重要的特性是**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它可以让模型在处理一个位置的词时,同时考虑到输入序列中所有其他位置的信息,而不依赖于传统的RNN或LSTM中的顺序处理方式。
**特点:**
- **自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动态地==调整对输入序列中不同部分的关注权重==,不同位置的词可以相互影响。
- **并行计算**:相比RNN等序列模型,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允许==并行处理整个序列==,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
- **位置编码**:由于Transformer本身不具备顺序处理能力,位置编码被引入以保持序列的顺序信息。
- **常见应用**:BERT、GPT、T5等现代预训练模型都基于Transformer架构。
### 三者的关系与区别
- **自回归与生成式AI的关系**:
自回归是生成式AI的一个典型应用模式,尤其是在文本生成任务中。生成式AI不仅限于自回归模型,其他类型的生成模型(例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编码器VAEs等)也存在,但自回归模型(如GPT系列)是生成式AI中最常见的一种。
**联系**:自回归模型本质上是生成式AI的一种实现,专注于逐步生成新数据(如文本)。
**区别**:生成式AI是一个更广泛的类别,涵盖了所有能够生成数据的模型,而自回归特指那种基于已有数据逐步生成下一个数据点的方式。
- **自回归与Transformer的关系**:
自回归模型可以基于多种架构进行实现,其中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回归模型(如GPT)是当前最主流的形式。Transformer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提高了自回归生成过程中的上下文捕捉能力,使得生成效果更好,尤其在长文本生成任务中。
**联系**:自回归模型可以利用Transformer架构进行训练和推理,尤其是通过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来增强上下文信息的建模能力。
**区别**:自回归是指模型生成的策略,而Transformer是具体的模型架构。自回归生成的模型不一定只能用Transformer实现,也可以用其他架构(例如RNN)。
- **生成式AI与Transformer的关系**:
生成式AI常常依赖于Transformer架构,特别是在处理序列数据(如文本)时。Transformer不仅可以用于自回归任务,也可以用于条件生成任务(如BERT用于文本填充),或者像T5那样用于文本到文本的转换任务。
**联系**:生成式AI可以基于Transformer架构来实现,尤其是当任务涉及序列生成时。
**区别**:生成式AI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生成模型,而Transformer则是实现这些生成任务的一个架构。
### 总结
- **自回归**:一种逐步生成数据的方式,通常基于上下文信息预测下一个数据点的分布。
- **生成式AI**:一种生成数据的AI,广泛应用于图像、文本、音乐等领域,通常依赖于深度学习模型,很多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
- **Transformer**:一种高效的深度学习架构,广泛用于处理序列数据,最重要的特点是自注意力机制,它可以有效地捕捉长距离的依赖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回归生成模型**(如GPT系列)常常基于**Transformer架构**来实现,而**生成式AI**(如GPT、DALL·E)则是通过**Transformer**架构的模型来完成数据生成任务。
# Ref.
- [GPT-LLM 的本质是自回归 transformer](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hf40fw0g65ay0s6wqj8xq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