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ffrey Hinton 辛顿,被称为 AI 之父。1947 年,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的英国温布尔登。辛顿自幼喜欢观察冷血动物,并提出问题:“动物是如何思考的?”。十几岁时,辛顿就确立了自己的兴趣,研究大脑。
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学术世家。曾外祖父是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布尔,发明了二进制运算的布尔代数,是后世所有计算机的数学基础。辛顿的中间名“Everest”来自一个测量员亲戚,珠穆朗玛峰即以他的名字命名。辛顿家族涌现出的著名学者还有很多,他的姑父是经济学概念“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出者。表姐是核物理学家,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其中罕见的女性。父亲是昆虫学家,当选过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给辛顿带来巨大的压力。辛顿的父亲并不粗暴,但严厉而好胜,喜欢思维清晰的人,从不和孩子说“废话”。父亲对辛顿说过:“只要工作得足够努力,也许当你的年纪是我现在的两倍时,你就能实现我一半的成就了。”
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至今仍然未被科学家完全破解,更别提在 20 世纪 60 年代,那个时候还没有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对于大脑的工作原理也知之甚少。辛顿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读本科时,就想研究大脑。辛顿尝试了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哲学,但他最后发现所有的科学领域都对大脑的理解知之甚少。当时的科学家们不知道大脑里的这些组件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并最终提供视觉、听觉、记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辛顿因为找不到方向而退出了学术界,成为了一名以木工为生的木匠。一年之后,辛顿在父亲任教的布里爱丁堡大学接受了一份心理学的短期工作,并因此加入了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项目。那是 1972 年,25 岁的辛顿找到了人生方向。
1982 年,辛顿转到卡耐基梅隆大学继续研究[[RBM 受限玻尔兹曼机]]。
1983 年与一位分子生物学家罗莎琳德·扎林结婚。
1986年,Hinton发表“[[Backpropagation 反向传播算法]]论文”,扩展了神经网络的能力,克服了罗森布拉特的感知机局限性,能够做非线性训练**[[MLP 多层感知器]]** ,开启了[[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带动了神经网络短暂的复兴。
1987 年,辛顿和妻子因不满里根政府而搬到了多伦多,改变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1993 年,辛顿的第一任妻子因癌症去世。
90 年代,辛顿结识了第二任妻子,杰基·福特,2015 年,妻子被诊断出癌症,2019 年,在辛顿得到图灵奖的前几个月,妻子去世了。
2007 年,辛顿创造了术语[[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一种描述神经网络的方式。
2012 年,辛顿与他的学生[[Ilya Sutskever]]发表了 [[AlexNet]] 论文,开启了 AI 革命。
2016 年,辛顿发表seq2seq论文,机器翻译的一大步
2017 年,辛顿公布[[胶囊网络]]
- 2015 年,在 DeepMind重启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胶囊网络的想法
- 辛顿常说:“旧的想法也是新的。”
2019 年,辛顿与杨立昆、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 2018 年图灵奖。
## 参考资料
- [“盗火者”辛顿:“溺死在水里”19年后,在AI时代“复活”封圣](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hzm44n3jr6aj3bx0w72n3qzw)
- 《深度学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