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通过计算机反观人类的学习能力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大脑与计算机的本质差异:
- **两种节能模式**:计算机只有一种模,开机即运算。而大脑有两种模式,快思考与慢思考。**快思考是节能模式**,尽可能的偷懒,只在值得花能量思考的事情上仔细思考,其他时候会依赖直觉与反射。《[[影响力三级笔记|影响力]]》这本书总结了人脑快速做决定的8种原则。**高耗能的理性模式是慢思考模式**,处理知识和逻辑,需要高度凝聚注意力。快慢切换其实也是为我们的生存节能,当需要高耗能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
- **理性未动,动物脑先行**:与计算机不同的第二点是人脑会自作主张地运行偷懒模式,能不动脑子做决定就不动,自动上线节能模式的直觉。所以做决定前多问一句:“这到底是真的,还是我想要它是真的?”
- 大脑会产生预期,且有价值偏好,更愿意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事情。预期内的、自信的、熟悉的,感到有意义的事更容易占用注意力资源,容易调动大脑的理性系统。反之,陌生的、会引发恐惧的就会被直觉判定为不值得启动理性高耗能系统,因为强行启动,会需要大量的意志力。所以从学习者喜欢的事情上去激发是更优的选择。
- **大脑会产生跳跃式关联**:比如会将“讲半天这么简单都理解不了”快速关联到“完了,这孩子不聪明,什么都学不会,长大没出息”。这些前提与推论之间缺乏逻辑性,有夸张、绝对,也是动物脑在作祟。
# 实例
> 为什么拥有超级计算机级别的大脑的人类却宁肯挨训,拖延,磨蹭,也不想高效运转早早完成工作?甚至宁肯吃苦流汗,宁肯进行辛苦的劳作,也不愿意动脑子想一想,改进流程节约力气呢?人为什么能不动脑子就不想动脑子呢?能耗问题能解释人的许多偏好表现。毕竟,只占身体2%重量的器官,就要消耗全身20%的热量。不只是专家和天才会运行直觉快速模式,小孩,我们大家,日常都会依赖快速直觉节能模式来进行熟悉内容的操作。而儿童的大脑消耗能量比例更高。也许这可以解释大家普遍困扰的,放学回来之后,这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完成了作业之后再玩?不论父母怎么唠叨,孩子放学后似乎写作业效率很低,需要先“报复性玩耍”。原因很简单,他在学校呆了一天,使用了一天控制力,控制自己安静坐好,集中注意力上课,服从各种指令,不论是写作业,还是自我控制,都属于高耗能的理性模式。就像大人上了一天班,下班需要先吃饭,购物,报复性刷剧玩手机,然后,有可能的话,还能打开电脑再干点活,已经可以说很不容易了。疲惫和饥饿使人无法再继续支持昂贵的理性模式去集中注意力地完成作业了。
> 所以,建议孩子放学后先休息,吃饭,随机玩耍,给心理损耗充电,给身体充电之后再学习。学习时,最好优先完成新知识点和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保证最充沛的电量给最耗能的任务。
# 相关内容
## 大脑与超级计算机
| | 大脑 | 超级计算机 |
| ---- | --------------------------------------------------- | --------------------------------------------- |
| 算力 | 22亿兆次/秒浮点运算 2.2billion megaflops | 82亿兆次/秒浮点运算 8.2billion megaflops |
| 储存空间 | 100-terabyte (太字节,1012)3.5千兆字节 3.5quadrillion bytes | 存储超过百万字节106就算超级计算机,30千兆字节 30quadrillion bytes |
| 耗能 | 20瓦 | 990瓦 (千万亿次级的超级计算机,功耗 5 兆瓦,人脑的 25 万倍) |
| 体积 | 1100-1200立方厘米,3斤重,小号西兰花 | 197台电冰箱大的箱子,占地799平方米(两个篮球场),197吨 |
## 大脑的电脑比喻
- 用电脑部件打比方的话,大脑的**前额叶**相当于电脑的 CPU,对应人脑的[[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
- **后皮质**颞叶、顶叶、枕叶相当于电脑的内存,储存[[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语义记忆|长时记忆]]的知识;
- 但是这种比喻已经过时和不准确,更准确的比喻是将大脑看作[[ANN 人工神经网络]]。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