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阅读的科学方法论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根据[[明辨式思维]]框架提出的阅读理解的方法。阅读理解五步法是通过在文章中发现证据,结合现实世界运转的背景知识去关联和比对,建立全文的逻辑链条,最终得出作者的中心思想的方法。 无论是真实世界里的事件、现象还是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观察的意思是说识别事物的重要特征,从而建立解释事物的[[孩子天生爱学习 模型|心理模型]]。在阅读里,重要特征是文章中的关键概念。 ## 具体步骤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09-06-CleanShot%202024-09-06%20at%2017.53.04%402x.png) **第一步 关键概念(点 dot):观察并寻找关键特征,提取关键词** - 先回答 what 问题,有什么?**事实** - 有无重复出现的词、概念,有时候以同一个词,有时候是相关词反复出现; - 对比关系,对立的概念,重复出现的一组反义词 - 异常词 **第二步 关键词串(线 line):连点成线,构建关键词链条,发现对立项** - 发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连点成线,连追关键词,形成思想链条; - 会产生多条链条,其中最长的是文章的主旨; - 对立的概念也会形成关键词链条 - 回答 how 问题,这些关键词连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提出疑问并尝试回答。**串联事实线索** **第三步 思想费曼(思想 idea):用自己的话概述关键词链条与对立项,做[[阅读 三级笔记法]] ** - 用自己的话复述关键词链条,而非复述原文; - 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验证方法是举出例子来; **第四步 费曼 x3(思想网络 web):多次提炼,发现深层关联,编织思想之网,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整体理解** - 多次用自己的话重新费曼关键词链条,替换关键词,通过重述发现更深层的关系(可以与第三步间隔一些时间,留思考的空间); - 提炼思想,多次提炼,提出 how 和 why 的问题并分析,构建整体的理解,形成整体思想框架; - 替换关键词后要验证是否仍然为合理的论断,思考作者的前提与结论的合理性。 **第五步 提出新问题(迭代 iteration):达成理解,按需提出新问题,开启新一轮理解闭环** - 我的解读真的是这样吗?需要查询更多资料来证明 -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他人的结论是新问题的起点 - 提出自己的[[阅读 思想]] # 实例 - 实例 1:[[阅读实例 大使们]] - 实例 2:[[阅读实例 锦瑟]] - 在用五步法分析古文时并不会有什么限制,反而通过寻找关键词和关联关键词串能有更多的想象力。 - 实例 3:[[阅读实例 小鸡卡梅利多系列:我想有颗星星]] - **实例 4:** [[眼睛]] - **实例 5:**[[阅读实例 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 # 相关内容 ## 关键概念 - 五步法中,关键概念的提取是第一步,是最基本但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当一篇文章开篇立论时,往往会首先建立一个或一组新概念,之后不断围绕**核心概念**展开阐述和分析,因此会有一些词被反复提到。 - 为了证明论点还会出现一组对比关系,对立的概念,重复出现的一组反义词; - 异常特征,超出关键概念的词。 ## 注意力限制 读书如果不按照寻找关键词特征来划线,会发现划线的地方是自己理解的,不理解的部分就会被忽略,但不代表不重要,这样的划线读书会导致最终的理解偏离作者的原意。但是通过划关键概念可以避免这高光自己能看懂的和只激发浅层情绪的低效阅读。 ## 与我何干 - 我在使用阅读五步法时,对于看不懂的没有继续向下深挖,比如为什么是乐器?主教下面的是什么书?为什么要压着一本书?在提出问题上还需要有意识,多练习。 - 第五步也没有,没有验证观点,也没有提出新的问题。 - 背景知识不足,比如音乐和学的比例关系与数学的关系是不知道的。不过这部分如果想到了问题,再去查找资料应该是可以查到的。 - 我在阅读[[眼睛]]时,没有走完第四、五步,比如为什么会从只能看到明暗的眼睛进化成了能够成像的眼睛?结构色的发现就一定能够证明是因为眼睛的诞生吗?我没有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因为思考懒惰已经成习惯了,应在平时的阅读中练习养成提出问题的思考习惯。 # 参考资料 [5.3.1 阅读理解五步法——明辨式思维用于阅读](https://www.candobear.com/p/t_pc/course_pc_detail/audio/a_65672e90e4b04c103867192f?product_id=c_63b3ecd315204_BvBI4JZz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