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数据包括证据(数字)、事实、信息,可以基于这些做出推论,做出解读,或者得出理论。
> 你面对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背后最深层最关键的特征是什么?我提出的尝试性的概念界定是不是最好的解释方向?有没有其他的概念可以更好的界定这些现象?这些都要靠搜集大量数据才能知道。

# 实例
**Q1:明辨式思维中,为什么搜集大量的数据对于理解和解释现象如此重要?**
费曼讲到掌握大量证据的必要性,如果你下一个论断,精确度要达到1/100,必须有10000个样本。搜集大量的证据就是为了避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片面的。
> 费曼讲到掌握大量证据的必要性,如果你下一个论断,精确度要达到1/100,必须有10000个样本。[ii] 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这不仅对物理学有效。比如这样一个问题:抽烟会不会导致肺癌?劝吸烟的人,他们都会拿出自己的论点,某某名人、我爷爷、我二伯每天烟不离手却活到了高寿。但个人经验,和客观规律之间有一道鸿沟,只有收集证据才能知道。生物学家研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什么人会得肺癌?“ 答案是80%的死于肺癌的人都吸烟。研究者继续深挖,观测一个人每天吸多少烟来预测肺癌发生率(每十万人患病率),吸烟越多,肺癌发生率越高。一个研究还不够,需要大量同类相关研究,生物学家才可以得出结论:吸烟导致肺癌。这个结论的有效性不因某人的爷爷的个例而改变。
**Q3:仍以「科学学习」为主题,针对上一步自己提出的问题,收集数据信息**
[[长期记忆 LTP]]
# 相关内容
## 数据需要多来源的资料相互印证
**Q2:数据包括哪些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到有效的数据搜集?**
- 某个概念,是由哪些实验发现的,后续又经过哪些其他研究的验证或修改?
- 实验产生了哪些重要的数据或结论,人们对这些数据进行过哪些讨论?
- 数据是否充足到足以呈现该概念从提出到验证到发展的过程?
- 不能推出什么结论?
- 有没有完全相反的立场,为什么这样说?
- 检验:[[明辨式思维 五步法]]
> 要了解一个主题,就要把握证据的源与流,仅仅找到一个信息源,给出一个固定结论,通常是不够的,需要多来源的资料相互印证。
# 参考资料
- [7.2.2 第二步 搜集整理数据](https://www.candobear.com/p/t_pc/course_pc_detail/audio/a_65b21dbbe4b064a83b8e5ec4?community_id=c_63b3ecd315204_BvBI4JZz8205&product_id=course_2bRKJtAl0X2o5JKRw8dEEZ3wE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