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学习和知识的生理基础
- Breadcrumb: 第一章 2.1 知识如何创建和存储一一神经元层面
# 概念阐释
# 实例
# 相关内容
# 问题
- Q1:如何理解“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神经元和突触,它们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什么?
- Q2:为什么说大脑是“用进废退”的?你如何看待“只用了大脑的10%”这种说法?
- Q3:你认为这种对大脑工作方式的理解,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有何启示?
# 问题答案
- Q1:如何理解“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神经元和突触,它们在大脑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神经元个体不能存储任何知识,而是当数千个神经元协同执行亮/灭的时候,就表征了一个[[概念 concept]](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因此知识就是大量神经元联结激活的特定回路。这个回路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被熟练掌握。
一个知识回路的形成是通过大脑中数千个神经元联手完成的,突触是“联手”动作的微观层面,完成一个轴突与树突的信息传递。
- Q2:为什么说大脑是“用进废退”的?你如何看待“只用了大脑的10%”这种说法?
大脑中有1000多亿个神经元,150万亿个突触联结,排列组合数极大,每秒可完成10^16次方的运算,所以我们的大脑不会被学了点什么就“塞满”。概念是通过数千个神经元的协同执行来形成表征,大量的练习使得表征这一概念的信息通道更快速和高效,那么也就是说概念量越多,思考问题时可搭载的信息通道越密集,思维也就更灵活,更有创造性。但是相反如果不用大脑,积累的概念量少,练习的量小,可搭载的信息通道缓慢,也就不能产生高质量的思考和创造性。
- Q3:你认为这种对大脑工作方式的理解,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有何启示?
大脑中的知识回路越多,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越快,我们的学习要基于理解和费曼,让知识生长出来,而不是“填鸭”、“灌满”,这并不是符合大脑工作原理的学习方式。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