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学习的本质
- Breadcrumb: 第一章 1.1 什么是学习
- Q1:学得好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 积累基本概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世界知识**,有了大量的数据输入才能产生思想。
- 从现象中提取模型的能力:从散乱的信息中提取关键特征 -> 建立关联 -> 形成有解释力的模型 -> 审视验证模型 -> 迭代模型。能够用自己提取出的模型灵活的解释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训练**明辨式思维**。
- Q2:你如何理解“学得好”的标准?你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 在学习完一学期或一本书后能够用一张纸或一张导图来串联一门知识的解释模型,并且能够通过这个模型灵活地解决各种新场景的问题。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概念后要画自己的知识树。
- Q3:为什么大量的阅读和沟通实践对于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为什么我们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明辨式思维和科学思维?
- 因为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之前要有大量的数据输入和费曼自己的理解,只有极少的概念和框架是不能够产生新的想法的;
- 明辨式思维即从现象中提取模型是每个人从婴儿阶段就已经自带的学习软件[[孩子天生爱学习 推论与概率统计]],并且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任何严肃的训练都要符合10万小时定律。如果K12阶段只是刷题,而不注重明辨式思维的训练,到了大学阶段又要立刻要求孩子具备明辨式思维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就好像我们在航行大海之前已经准备好了一艘坚实好用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