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学习的本质 - Breadcrumb: 第一章 1.3 人类是学习的物种 # 概念阐释 #### 先天基因编码 vs 后天终身学习的能力 - 先天基因数量会限制知识的数量 - 并不能灵活的应对环境中的新情况 - 所以依靠遗传的知识过于僵化不利于生存,越有可塑性的大脑,后天学习的内容越多,学习时间也越长,可以是终身学习 -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判断力 -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新学习方法的元学习能力 #### 抽象概念能力与概念关联能力 - 人类在工作记忆方面远不如近亲黑猩猩,但黑猩猩无法理解抽象概念,也无法让不同的概念产生关联。 # 实例 > 鲱鸥看到红色的蛋,会发生行为错乱,因为红色意味着触发攻击软件,而蛋触发育幼软件,它一会儿攻击一会儿试图孵蛋的错乱行为意味着它没有学习能力,无法灵活判断究竟该运行那个软件。信天翁的雏鸟一旦掉出巢外(巢穴就在地面),父母会眼睁睁看着雏鸟就在脚边挣扎,也不会再管它,任它死亡。因为信天翁脑子里的育雏模型十分僵化:“只有在我巢穴里的,才是我的孩子”。 # 相关内容 > 因为人天生需要进化,所以追求学习和改进会使人感到快乐。佛洛依德说:“爱与工作是人类的基石。”《原则》 - [先天行为](https://zh.khanacademy.org/science/biology/behavioral-biology/animal-behavior/a/innate-behaviors) - 固定行为模式:小狗撒尿后会用腿蹬不存在的土就是写在基因里的固定行为模式。 # 问题 - Q1:蜜蜂和信天翁的例子,是如何揭示遗传知识的局限性的? - Q2: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动物的直觉本能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 Q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遗传知识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问题答案 - Q1:蜜蜂和信天翁的例子,是如何揭示遗传知识的局限性的? 通过遗传编码遗传的知识数量有限,过于僵化,无法应对环境中的新情况。它们的行为更像是一种点对点的触发机制,如果发生1,只有应对方法1。 - Q2: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动物的直觉本能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人类需要的学习时间更长。但是人类大脑的“出厂设置”([[孩子天生爱学习 推论与概率统计]]算法?)却让我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有: -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判断力 -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新学习方法的元学习能力 我们牺牲了工作记忆,来获得抽象概念([[孩子天生爱学习 心理表征]])与建立概念之间关联([[孩子天生爱学习 模型]])的能力,让人类的知识大厦可以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积累。 - Q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遗传知识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