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学习的本质
- Breadcrumb: 第一章 1.1 什么是学习
# 概念阐释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抓取外界的信息,经过大量的实践,形成越来越准确的[[孩子天生爱学习 心理表征]],反映外部世界的关系,并构成[[孩子天生爱学习 模型]]。
随着我们运用这个模型,会继续得到外部反馈,从而优化模型,以更好的指导行动。
**学习的目的**是生成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外部现实的模型,从而做出判断和预测。

# 实例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于文章中线虫、小狗和婴儿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对你的生活或工作有何影响?
我想到了《原则》这本书生活篇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的题目叫做“拥抱现实,应对现实”。作者说“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 事物“应该”的样子像是处在探索、假设、推理的阶段,用这种看法与真实的情况进行交互后才能得出一个更加准确的结果。
比如说记忆,从上学到工作都需要用到。原本认为记忆就是背,死记硬背。这是我最初对记忆的心理表征。但是这个单一的模型并不能反映现实的世界,即我记住了,也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后来了解到记忆是建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套科学的方法将概念内化为个人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我记不住和不能解决问题的问题,所以它是一个更加贴近现实(大脑是如何记忆的)的模型。
# 相关内容
# 问题
学习的过程是什么?这个过程在生物(如线虫和小狗)和人类中是如何体现的?
# 问题答案
学习的过程我们将外部世界的信息转化为心理表征,构成一个反映现实的模型,用这个模型去预判和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再来不断优化模型以指导行动的循环过程。
比如线虫闻到气味1,判断为危险,形成“躲避模型”;闻到气味2,判断为食物。小狗会将主人拿起牵引绳判断为出去玩,但这个模型不准确时,并不一定主人拿起牵引绳就等于出去玩儿,小狗给模型加上了其他条件,天气、主人有没有吃饭、时间等来优化模型,从而反映现实。人类过去认为雨是神的旨意,于是设祭坛求雨,但发现这个模型不灵,所以做出调整,通过更科学的气候、洋流、气压等构成一个复杂的气候模型,用于预测下雨。
# 参考资料
> 我们复习一下,学习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所谓学习,就是由大脑创建一个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用这个模型去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得到外部世界的反馈,再根据反馈调整这个心理模型,从而使模型越来越准确地反映外部事物关系,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这就是学习的循环,有两个驱动力转动它,一是不断地[[元素4 输出巩固1|练习]],另一个就是[[学习五元素 元素5 有效反馈|反馈]]。
> 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引领和灌注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本课各章介绍的方法,可以说都是关于如何真正调集注意力的
> 可以说学会学习,就是充分意识到注意力如何影响你的每一步,学会如何调配和引导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智慧星球》第三章第2节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