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大脑构造
- Breadcrumb: 第一章 2.2.1 首先,大脑不是一个被动的“物品”,而是会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来吸收
# 概念阐释
# 实例
# 相关内容
# 问题
- Q1: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Q2:什么是“灌耳音”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下是否有效?
- Q3:为什么说大脑不是一个被动的“物品”,而是会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来吸收?这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有何启示?
# 问题答案
Q1: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认知神经科学 三重脑模型]]
Q2:什么是“灌耳音”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下是否有效?
1. 无法获得注意力:我们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价值之上,那些无意义的,没有明确喜好的东西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就不会被记忆。另一方面灌耳音无法通过视觉、触觉来让我们主动参与,也就无法调动注意力参与,所以听完不会留下记忆。
2. [[认知神经科学 cognitive neuroscience]]证据显示:神经科学已经可以做到基本实时跟踪大脑活动,并发现没有注意力参与,相应脑区没有反应,打破了“灌耳音”的神话。
- Q3:为什么说大脑不是一个被动的“物品”,而是会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来吸收?这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有何启示?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使用[[孩子天生爱学习 大脑皮质]],更是由更古老的[[孩子天生爱学习 边缘系统]]来驱动,只有被我们喜爱的东西,情感上愿意为之投入的事情才能调动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以与其觉得学习是个压力,不如先想办法喜欢上它。
柳比歇夫在《奇特的一生中》写道:
> 在剑桥大学时,对哪一项工作,我都没有像收集小甲虫那样热心,哪一项工作也没有像收集小甲虫那样使我满心喜悦……任何一个诗人在读到自己初次出版的长诗时所感到的喜悦,都不及我看到斯蒂芬斯出版社出版的《大不列颠昆虫画册》上‘查尔斯·达尔文先生收集’这几个具有魔力的字时所感到的那种狂喜……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