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 在快忘记的时候,大脑需要做出额外的努力来**对抗遗忘**,这样学到的更多,更牢固。 ## 为什么乌龟模式可行 - 以长期为周期,每天最小行动,每天神经元放电,多次放电直至建立起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 分散效应:“ 任何大量的重复练习,合理分配在一段时间内分别进行,肯定优于在某个时间集中完成”。- 艾宾浩斯” - 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反复进行丰富模式的迁移,能够把知识放到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解答才算学会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大脑神经元连接。**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迁移是检验是否学会的标准。** ## How - 知识分层,有的放矢,刻意练习 - 对应Anki的学习节奏设置(「牌组选项」、「各个阶段的含义」) # 实例 **兔子模式是人类喜欢的一种模式:** > 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人们都认为正常的工作模式就是有规律地一阵猛干,然后休息,恢复之后进入新一轮猛干。 >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人逼着他们采取行动,“懒散一学期,考前突击,考完又彻底松懈下来”(我喜欢用“间歇性歇斯底里”来称呼这种学习模式)这种学生常见的学习方式恰恰沿袭了人类一直以来的工作模式。[5]有些学生的这种“间歇性歇斯底里”甚至严重到夸张的地步。[6]不过好学生会想出方法来对抗这种模式,找到相对比较合适的学习节奏。 > 《[[狗屁工作]]》 # 类比、比较与对比 突击学习与间隔重复可以比作兔子和乌龟模式,人们常常喜欢兔子模式的原因是: - 贪心,希望走捷径,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迅速得到; - 容易,突击复习不需要费力地主动回想,所以更容易; # 与我何干 ## 兔子模式的体验 在刚刚知道小能熊时就进入了兔子模式,恨不得一口气把课程全学完,然后我就学会学习了,接下来就可以自由学习,什么都能学会了😂。记得当时一口气学完了OKR、学习OS、读书OS,但结果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这里主要的问题在于我没有大量丰富模式的实践迁移,靠刷课程是学不会如何学习的。现在,我仍然在学习这三个方面的知识,但以20%学习课程,80%实践的方式进行,能够发现自己的变化。 # 备注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