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第三章 Q21
# 概念阐释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模型-得到反馈-调整模型,使得模型越来越能够反映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循环过程。
有效反馈的3个特点:
- 及时:做完题当场点评,知道错在哪里,对此进行专项练习;
- 追溯到知识树:知道错的部分属于知识体系的哪一个知识点,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 拆解:将一个看似主观或复杂的错误拆解为专项的练习。
# 实例
# 相关内容
#### 反例:糟糕的反馈
- 孤立的分数:只有分数,没有为什么错的信息;
- 滞后:点评的时间与做题时间间隔太久以至于不能反映做题者的水平了,无法采取下一步行动;
- 由于信息不足和滞后这样不好的反馈,使得学生将其看作为对个人的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
#### 与我何干
以上说的三点非常准确地发生过。首先,我不懂为什么期末考试的考卷从来只有分数,再也看不见卷子了?我都不知道我错在了哪。😳
其次,记得初中的物理老师很喜欢放暑假回来第一天考试,第二天点评卷子。一个暑假回来完全不记得上个学期学了什么(但是其他同学好像都记得🤣)。记得有一次考试,卷子真的一个字都没写,又不好意思交白卷,所以我没交,被发现后还被请了家长。
最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自己产生了个人评价,我学不好,我是差等生。
但在学习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后,我尽量把它们用到编程学习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策略,目的就是能够掌握这门知识,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目前也还在调整。我认为对于一个不熟练的自学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摸索几轮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 问题
# 问题答案
# 参考资料
- 听说的有效反馈:第四章Q14
- 写作的有效反馈:第七章Q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