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第三章 Q10 # 概念阐释 学习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在主动参与中进行主动**思考 - 假设 - 验证反馈**,这样的学习吸收效果要好过被动的**传统授课**方式。 不用迷信权威,每个人都有思考和、动手和创造的权利,知识不应该被当成玻璃后面的偶像来膜拜,而是应亲自动手,下地劳作。 # 实例 #### 两只小猫的实验 两只小猫的唯一区别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一只完全被固定在一个盒子里。可以自由活动的小猫拥没有被剥夺主动探索的机会,所以发展出了视觉能力,另一只无法主动探索的小猫则失去了视觉能力。 #### 传统授课与主动参与 1. 传统授课,老师讲,学生听,忘记40% 2. 传统授课+实地考察,忘记40% 3. 传统授课+实地考察+主动信息处理,忘记10% 主动参与的越多,学到的越多。这在学习OS中讲过[[主动输入与被动输入]] #### 费曼用主动参与的方式学习数学 - 在学习概念时主动思考 - 用自己的话费曼 - 发明问题和定理 - 解答和证明 - 从中梳理出关系 #### 与我何干 昨天在拍摄视频时注意到相机的记录格式中有三组参数,分别为帧率、分辨率和比特率。我不理解为什么视频拍摄还有比特率这个概念。于是和同事一起在网上查询资料,看了半天还是似懂非懂,但发现了[[比特 bit]]和[[字节Byte]]好像有关系。这时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可以用字节反推出比特率,然后和相机里的参数对比一下,结果在GPT的运算下果然证明了两者的关系。事后特别开心自己终于弄清楚了这几个概念,发了打卡,还逼着队友听我费曼。陈老师留言说,这是高中计算机课没学好。是这样的,传统授课模式完全没有引起我对计算机的好奇,还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才是兴趣。 # 相关内容 #### 主动参与与记忆 记忆是在我们调动注意力并主动参与加工编码后,被大脑储存下来的数据。记忆≠死记硬背,那相当于把电脑当剁肉板还觉得不好用😂。 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认知心理学 长时记忆]]。 [[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工作记忆]]就像是信件分拣员,一次处理的信息在7±2个,重要的信息会被加工编码至长期记忆中,不重要的会被遗忘。同时在我们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知识会从长期记忆中被提取出来进入工作记忆,用来解决问题。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