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是一种程序记忆。不同于[[学习五元素 主动参与 语义记忆|语义记忆]],内隐记忆非常持久,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 # 实例 学习骑自行车、打字、使用乐器或是游泳等技能。 # 相关内容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1. 保持时间: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 干扰形式: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遗忘。 3. 记忆负荷: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 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 5. 呈现形式: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但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 # 参考资料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一种长期记忆的形式,指的是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例如学习骑自行车、打字、使用乐器或是游泳等技能。这种记忆有时候会被储存在**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中,当一个人做了某一特定身体动作时,便触发了这个记忆​[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相较于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是以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大脑回路来处理的。一旦内化,内隐记忆是可以非常持久的​[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 关于脑部特殊区域受损(如海马回损伤)案例之研究指出,程序记忆和情节记忆是使用脑部的不同地方,且可以各自独立运作的​[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过去的理论认为内隐记忆只是一种单一的记忆。现在的脑科学发现,内隐记忆可能有不同的种类,在基底神经节、小脑、右侧顶叶等脑结构中可能涉及了不同的内隐记忆任务​[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 然而,关于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心理学界还有不同的意见。例如,Roediger提出了传输适当控制程序的观点,认为并没有内隐记忆这种不同的记忆形式存在。两类记忆任务中出现的差异是由于加工方式和提取方式不同。 - [内隐记忆- 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9%9A%90%E8%AE%B0%E5%B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