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ive:
- Breadcrumb:
# 概念阐释
疏离生命的语言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
> 如果我们满脑子的是非对错、评判和分析,认为别人不好、贪婪、不负责任、说谎、作弊、污染环境、要钱不要命或做了不对的事……他人就不太可能对我们的需要有兴趣。
可能带来伤害,会刺激到别人的说话方式:
#### 道德评判
- 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是**不对**的,不好的,对人总是有**对与错**的评判,但其实我们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
- 统治阶级用来让臣民顺从的手段,让臣民向权威寻求判断的标准,一旦开始聆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便不再是好奴隶、好随从;
- 道德评判的形式:指责、侮辱、贴标签、批评、比较、分析;
- 不要搞混「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
#### 做比较
- 一旦开始比较,就会感到郁闷,对待自己和他人都不要用比较的心理;
#### 推卸责任
- 为了逃避责任,无意识地用一些词回避,当我们把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时就是在推卸责任;
- 找到**内部因素**;
- 把“我「**不得不**」做什么,因为这是**外部因素**”转换为“我「**选择**」做什么,因为「**我想要**」”;或者我「**感到**」...,因为我...
#### 对他人提出要求
- **无法通过对他人提出要求去做任何事;**
- 区分「要求」和「请求」;
#### 奖惩思维
- 人们常用“活该”这样的字眼来表达,活该,该受到惩罚,这背后隐含着一种假设:“做了这件事的人是“坏人””,而坏人是敌人;
# 实例
#### 道德评判
> 如此这般,如果我的伴侣想要多一些体贴,我就会说她“要求太多、太黏人”;可如果我想要多一些体贴,我就会说她“太冷漠、太麻木”。如果同事比我更在意细节,我就会说他“挑剔、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比他更在意细节,我就会说他“做事懒散、不严谨”。
#### 推卸责任
- 模糊的外部因素:不得不这么做
- 健康相关:我之所以喝酒,因为我有酒瘾
- 他人的行为导致:因为孩子冲上了马路,所以我才会打他
- 权威的命令:这是老板要我做的
- 群体压力: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
- 政策、章程、规定:这是规章制度
- 性别、社会、年龄角色:我厌恶上班。我去工作,因为我是一名丈夫和父亲
- 无法抑制的冲动:我没克制住发了脾气
# 相关内容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