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图书馆里排队用复印机,兰格这时想请别人帮个小忙,于是便说:“真不好意思,我有5页纸要印。因为时间有点赶,我可以先用复印机吗?”提出要求并说明理由真是太管用了:94%的人答应让兰格排在自己前面。兰格也试过只提要求:“真不好意思,我有5页纸要印。我可以先用复印机吗?”这么说的效果就差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60%的人同意了她的请求。乍一看,两次请求的关键区别似乎在于,前一次的请求给出了额外的信息,即“时间有点赶”。然而,当兰格尝试了第三种请求方式后,却证明发挥作用的地方并不在这儿。关键点并非原因,而是原因之前的“因为”两个字。
兰格的第三轮请求里并没有包含一个足以让人顺从的原因,只用了“因为”,接着便把明显的事实又重复了一遍。她是这么说的:**“不好意思,我有5页纸要印。我能先用复印机吗?因为我必须印点儿东西。”** 结果,差不多93%的人都同意了。虽说这个请求里并没有真正的原因,也**没有提供什么信息**来说明人们照着兰格的话去做是合理的。
# A | 费曼你的要点
# Ref.(解读/相关资料)
# Page
- Objective:
- Breadcr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