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假装在若干方面跟我们相似,有意识地讨我们喜欢、要我们顺从。**穿着打扮**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多研究都表明,我们更喜欢帮助那些衣着跟我们类似的人。 有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对跟自己衣着相似的人产生的积极反应,来得是多么不假思索。参加**反战示威游行的人**更愿意签署跟自己穿着类似的人递过来的请愿书,而且,他们签名的时候往往连请愿书的内容都懒得读一下。好一个“按一下就播放”啊! 请求者还有另一种利用相似点提高好感、增加顺从概率的办法,即假装跟目标人群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例如,训练汽车销售员的时候,公司会要他们注意观察客户旧车上的蛛丝马迹。要是货箱里有野营器材,过一会儿,销售人员或许就该说起自己总是一有空就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要是车子后椅上放着高尔夫球,那就不妨说但愿今天别下雨,因为自己下班还安排了打18洞的球呢。 这些相似之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管用。在学习到“相似指纹类型”之后,人会更乐于帮助对自己的“指纹模式伙伴”。如果一种**产品的品牌名和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相同**,人们会有更大可能购买该产品。一位研究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问卷稍微做了一项小小的更改,他把信封上调查员的名字改得跟接受调查者的名字相仿,而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回复调查问卷的概率。也就是说,罗伯特·格里尔收到的问卷来自调查员罗伯特·格瑞格,辛西娅·约翰斯顿接到的问卷来自调查员辛迪·约翰逊。结果,光是加上了这么一点点的相似之处,回复调查问卷的概率就翻了几乎一倍。 # A | 费曼你的要点 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都会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和她一样选择了饼干而不是西兰花的阿姨。 # Ref.(解读/相关资料) # Page - Objective: - Breadcr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