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hy 为什么要关注“选对人”而不是“选对事”
- 任务和流程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成败的,是**谁来持续判断、修正、升级这些任务和流程**。
- 如果忽略“谁来**负责**”,当外部条件变化或计划偏离时,组织就会失去快速纠偏的能力。
- **反例**:用对人,相当于给组织装上“自我进化”的大脑;只谈流程,相当于只造出一台无脑机器,一旦环境变了就报废。==所有事情都靠管理者一个人的大脑。==
- **正例**:要找企业管理者是==**主动思考且为行动负责的人**。==
- # what 核心观点
- **岗位首先是一份==“责权”==而非一张==流程==图**:对岗位的定义,==必须包含在变化条件下仍能达成目标的能力。==
- ==**企业组织的泛化能力靠人,流程制度是无法自主学习的专家系统。**==
- **人才是“机器的零件”也是“调音师”**:要找能够看懂、调整、甚至重建这台机器的人,而不仅是能按部就班完成既定步骤的人。
- **管理者的角色是指挥,而不是独奏**:真正的指挥要==招揽比自己更强的演奏者,甚至最终找到比自己更强的下一任指挥。==
- **用人是一个完整闭环**:挑选 → 培训 → 测试 → 评估 → 调配/淘汰,缺一不可。
- # how
- **先锁定目标**:用一句话清晰表达岗位要达成的成果,而不是罗列任务清单。
- *关注目标和指标,how 的问题员工自己想才有积极性。*
- **把目标交给“能胜任的人”**
- *需要对胜任进行判断,这需要你==了解任务,也了解人。==*
- **最佳**:找到已经证明能独立完成此类目标的人,赋予充分自主权与资源。
- **次佳**(需要微观管理):暂时缺乏此类人才时,先明确定义“怎样做”并辅导执行。
- **过程监督与责任追踪**:定期回顾成果,聚焦目标差距而非事务细节。
- **反馈与升级**
- **培训**:针对差距提供资源、时间与辅导。
- **考核**:设置明确的时间窗口与客观指标。
- **去留**:仍无法胜任时,果断换人,保持岗位对目标的匹配度。
- # how good 衡量做得好不好的标准
- | 维度 | 达标表现 | 警示信号 |
| --------- | ------------------------ | ----------------- |
| **成果一致性** | 岗位负责人在不同情境下都能稳定交付目标 | 计划一变就“失灵”或等待上级指令 |
| **自主改进** | 负责人能主动发现流程瓶颈并提出/实施改进 | 只会照旧执行,对问题视而不见 |
| **人才梯队** | 岗位有明确替补;新任者接手后表现不掉档 | 岗位“绑死”在唯一个人身上 |
| **管理者投入** | 领导者可逐步抽身,只关注关键指标 | 上级必须持续下沉微管,否则团队混乱 |
| **机器健康度** | 组织像自动乐队一样和谐运行,可预见问题被快速修复 | 频繁救火,依赖个人英雄主义 |
- # todo
- 下面这些问题能帮助你从多个角度拆解、检验和落地文中的观点。你可以挑选最触动当下需求的几个深入思考或与团队讨论。
---
- ### 1. 概念澄清
- **“能胜任的人”具体意味着什么?**
- 我们要衡量知识、技能、心态还是潜力?
- **“机器”这一比喻的边界在哪里?**
- 什么情况下人比流程更关键,什么情况下流程反而能降低对明星人才的依赖?
- ### 2. 识别与选拔
- **在现有组织中,哪些指标或行为最能预测一个人具备“自我进化”能力?**
- **如何设计面试、试用或项目演练,才能验证候选人面对突发变化时的决策与复盘能力?**
- ### 3. 培训与成长
- **对于潜力型而非成熟型人才,培训周期、资源投入和可接受的试错成本应当如何设定?**
- **如果人才学习曲线较平缓,该延长培养期还是直接换人?判断阈值是什么?**
- ### 4. 权责与监督
- **在赋予充分自主权的同时,怎样的监督机制既能及时暴露问题,又不会滑向微观管理?**
- **当目标发生变化时,谁来决定原有岗位的责权要不要随之调整?流程更新的触发点是什么?**
- ### 5. 继任与冗余
- **如何建立岗位“备份”以防止核心岗位被单点依赖?**
- **针对高管或关键技术岗位,继任者储备与交接应提前多长时间启动?**
- ### 6. 文化与长期效应
- **一个持续“换人”的文化会不会打击团队稳定性与心理安全?**
- **除了辞退,是否存在更温和且同样高效的岗位再匹配或再设计方案?**
- ### 7. 个人反思
- **作为管理者,我现在最依赖的“明星选手”是谁?如果他/她明天离开,最可能失控的环节是什么?**
- **在过去一年,我是否因为流程设计不清晰而错判了人的能力,或者因为用错人而否定了流程本身?**
- **使用建议**
- 把问题按主题分配给不同层级的管理者 / 专家,汇总后梳理行动项。
- 对每个问题尝试写出**现状—影响—理想状态—缺口**四步分析,便于后续落地。
- # Ref.
- p401-402
- [[企业最高管理者最重要的决策是什么?]]
- [[真正的面试是入职后的 6-18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