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作者的故事:作者和同事到刚果河南岸的班顿杜地区工作。这里的人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烤老鼠肉和炸大虫子。作者难以拒绝盛情款待,吃了老鼠肉。但他实在吃不下大虫子,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村民的好意。作者急中生智想出一招,**以偏概全**:“在瑞典的文化中,是不允许我们吃虫子的。” 这种风俗习惯像是一种Stereotype:乡村生活、中产阶级、超级虎妈、黑帮成员。一个地方的人都会怎样怎样。一个阶级的人都会怎样怎样。一个国家的人都会怎样怎样。 这是一种本能误区,错误地进行了[[写作 论说文 逻辑力 logos#^9ac419|归纳和演绎]]: - 错误地把非常不同的人、实物、国家分到了一组,忽视了它们的不同,这样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用少数的案例来给整个群体下结论。 # what - **错失投资的良机** - 世界上有 88% 的儿童接受了疫苗注射。疫苗的运输过程必须是低温的,这就意味着要有一条有效的冷链才能将疫苗从工厂运送到诊所和医院。这个过程设计交通运输、电力、教育、医疗单位。如果你现在还认为世界上只有 20% 的人能够接受疫苗注射,那你就错过了投资的良机。 - **卫生巾市场** - 卫生巾厂商只看到了生活在四级水平妇女的需要,层出不穷的各种需求,形成了卫生巾的内卷。但是市场早已饱和,基本需求早已满足。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处于第二三级的妇女的基本需求。随着三四级水平的人数的增加,几乎每个人都能成为消费者。 -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10-08-CleanShot%202024-10-07%20at%2017.09.30%402x.png) - **以偏概全的代价** - 你认为在你生活的地方,所有电梯都是有传感器的,其他地方也这样吗?并不是。 - 你认为自己来自富有的地方,所以具备更多的知识吗?不是。早就被互联网颠覆了。 # how 如何控制以偏概全的本能? - **浏览[收入大街](https://www.gapminder.org/dollar-street?)网站** - 你会发现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即使在一个国家里也会差别巨大,但是同一个收入水平的人,即便一个在欧洲一个在非洲也基本相似。 - 质疑你的分类方法 - **在同一类别中寻找不同**;不同类别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同类别事物之间的不同 - 比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的北京,发现中国人都太有钱了,就认为整个中国都这么有钱。这就是一次错误的归纳。 - 如果有人说做某件事是因为某个特定的群体、国家、宗教,这种说法可能是存在问题的。 - 非洲有 54 个国家,10 亿人口,如果以偏概全的认为非洲都是一样的,就是错误的归纳。 -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10-08-CleanShot%202024-10-08%20at%2014.52.23%402x.png) - **不同类别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重新考虑你的分类是否正确; - 比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越拉越多的相似之处,家庭规模和儿童死亡率都相似,所以这种分类方法就有问题了。 - **注意大多数** - 大多数可能指的是 51% ,也可能是 99%,要具体这个大多数是多少; - 比如“大多数妇女都会说她们对于避孕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中国和法国,96%以上的女性表示,她们的避孕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在海地和利比里亚,这里所说的大多数,仅仅意味着69%。 - **注意极端案例** - 极端案例并不能代表全部。极端案例是以偏概全中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如果有人试图通过一些案例来概括整个类别,那么就要尽可能地想出**反例**。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 比如化学制品,只有某些化学制品是对人有害的,但是人们却把所有化学制品都看成是有害的,好的化学制品有:比如肥皂、水泥、塑料、清洁剂、厕纸和抗生素。 - **你并不具备一般代表性** - 肉眼看见的世界只是一部分,不能把自己的个人经验当做一个类别的结论 - 例如你可能在突尼斯看到很多半成品房子,你会得出一个结论:“突尼斯的人都很懒惰?”但其实不是,这是他们慢慢积累财富的一种方式,盖房子来抵御通货膨胀,但是又没那么多钱,只有一点点地盖。**要保持谦卑之心和好奇之心,不要当别人都是傻瓜。** -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10-08-CleanShot%202024-10-08%20at%2015.02.02%402x.png) - **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不要把一个类别的特征轻易用到其他类别上** - 历史上的悲惨事件,代价是 6 万人的生命。二战和朝鲜战争之后,医生和护士们发现,从战场上抢救下来的失去意识的战士,面朝下趴着的比仰面躺着的生存率要高。这是因为失去意识的士兵在仰面躺着的时候,很容易被自己的呕吐物呛到,导致窒息。而俯卧的情况下,他们的呕吐可以自然排出,他们的呼吸道可以保持畅通。这种复苏体位就成为一种全球的标准,被写进了所有的急救课程。**但是成功的经验往往会被过度地推广到不适合的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把这种复苏体位推广到婴儿,宣传婴儿应该趴着睡,而不是躺着。** 直到 1985 年,中国香港的婴儿专家经过研究,认为是婴儿俯卧的体位导致了意外死亡率的上升。即便如此,这个研究结论在欧洲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瑞典,人们又花了7年才认识到这个错误,并且做出了改变。道理其实很简单。失去意识的士兵在仰卧时会把自己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而睡眠中的婴儿和失去意识的士兵不一样,他们有正常的神经反射系统,当他们发生呕吐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转到一边,采用侧卧的姿势。** 但是如果他们采用俯卧的姿势,在呕吐时往往没有力量把头转到旁边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直至今天,婴儿俯卧所带来的风险仍然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 # how good - “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发现我们**逻辑思维中隐藏的以偏概全的错误**。虽然这些错误很难被发现,但是当我们面对新的证据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勇气**质疑我们之前的假设**,并且重新做出评估。如果我们错了,我们应当勇于承认。” - **要保持谦卑之心和好奇之心,不要当别人都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