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5-04-08-120531.jpg) # 检查清单 - [ ] 豆瓣短评 - [ ] twitter 分享 - [ ] 圈子分享 - [ ] 文章分享 - [ ] 家人、朋友分享 # why # what 比尔盖茨的第一部传记,从儿时的家庭、父母,一直讲到微软初创的故事。 # how - 第一章 特雷 - 「要聪明地思考,特雷。聪明地思考。」 - 盖茨的姥姥加米对他童年的影像很大。姥姥的为人,姥姥给盖茨读了很多书,教他如何在纸牌游戏中锻炼智力。 - *我们正在玩猫捉老鼠(Pounce),这是一种快节奏的多人接龙纸牌游戏。连续获胜的高手能够同时记住自己手中的牌、所有玩家的个人牌堆中的每一张牌、以及桌面上的公共牌堆中的每一张牌。这个游戏会提升你的工作记忆与模式配对能力,让你能迅速辨认桌上出现的牌如何与你手中的牌配对。 * - *我盯着手中的牌,大脑迅速寻找可以配对的牌。然后我听到加米说:「你可以出六,」接着她又说:「你的九可以出了。」她一边指导我姊姊和我出牌,一边玩自己的牌。==她看不到我们手中的牌,但是她知道我们有哪些牌,这可不是魔法。她怎么做到的?对所有玩牌的人来说,这是基本能力。你愈能记住对手的牌,就愈有机会赢。==但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课。我第一次意识到,扑克牌游戏虽然充满了神秘与运气成分,还是有我可以学习的东西,来增加赢牌机会。我知道,加米不仅仅是运气好、有天分。她会训练自己的大脑。我也可以。 * - 对于有热情的事情展现出极度专注力,对于不感兴趣的根本不在乎。 - 第二章 维岭 - 第三章 理性 - 盖茨的妈妈也很重视教育,在一家人乘车旅游的假期,正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 - *出发前,我妈为我姊和我分别制作了一本旅游日志,她要我们将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日志上,每天写两页。她用那台打字机设定的草书字体写下标题,列出旅途中经过的城市,以及每天大约行驶的里程数。接着她在下方打出要我们填写的项目,看起来像这样:一、地形 二、天气 三、人口分布 四、土地运用 五、产品 六、历史或其他有趣景点七、其他 日志的最后一部分,她设定成「当天旅游描述」。关于写旅游日志的练习,我们永远不缺资料。 * - **阅读很重要** - *==我父母唯一不会节省的花费就是买书。==我们拥有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就是1962年出版的《世界图书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总共二十册、红蓝相间的百科全书,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让我为之惊奇。 * - * 透过阅读,我可以找到所有事情的答案。当然,得到一个答案又会衍生更多的问题:愈深入挖掘,就想知道愈多。我曾经对企鹅很感兴趣,我可以告诉你阿德利企鹅可以在水下憋气多长时间(6分钟),或是皇帝企鹅可以长到多高(131公分)。有段时间,我对火箭与桥梁很有兴趣,我画了无数个形状大小各异的火箭以及高空长桥,每座桥都有复杂的格状结构与坚固的塔楼。我一页又一页地画着自己觉得很美的设计。但后来我意识到,尽管我认为这些设计很棒,我却不知道它们实际上如何运作。怎么设计出不会倒塌的桥?如何制造能真正飞行的火箭?这种想像与实物之间的落差,让我很懊恼。我不喜欢感觉自己的设计只是幼稚的想法,永远无法实现。* - 杜威十进制 - *为了让我记住杜威十进制系统,她要我记住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穴居人提出愈来愈复杂的问题,从「我是谁?」(这是100:哲学与心理学)开始,一直到「我可以如何为其他人留下纪录?」(900:历史、地理与传记)。 * - 加米,很多厉害的人都特别自律,值得我反思和效仿。 - *1960年代末期,加米买下胡德运河旁的一栋度假别墅,从此新增了一项日常作息:==每天游泳,在冰冷的水中划行,她的头发即使是游泳时也永远保持整齐,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去游泳,即使是在刮着强风、下着冻雨、浪特别大的日子。==* - 大部分事情,只要主动思考就会有答案 - *我愈来愈觉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物都是有逻辑的,数学也正好符合这样的认知。我开始理解,大多数的复杂问题,包括桥梁、纸牌游戏、人体等,都有答案,只要我用脑思考,就能找到答案。我不会说那是一种觉醒的感觉。我一直都很喜欢思考、搜寻新资讯。到那时候,我对自己的智力愈来愈有信心。凭借这份自信,我感觉自己与大人之间的智力鸿沟已经不存在。我父亲后来说,这个改变发生得很突然。他说我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人,一个爱辩论、聪明、有时候满讨厌的大人。多数小孩进入青春期时都有叛逆的阶段,我的转变比多数人早很多。那时候我大约九岁。* - 第四章 幸运的孩子 - 知识丰富,不怕拿到的题目冷门 - *轮到我时,我选了德拉瓦这个小州。这完全是逆向操作的选择,我确信没有人会想要选这个州。但是因为我父亲的关系,我知道一件事:德拉瓦州对企业相当友善。我搜集了所有我能找到与德拉瓦州有关的资讯。我翻遍图书馆的书架,找到《德拉瓦州:第一州指南》(Delaware, a Guide to the First State)这本书,以及其他讲述德拉瓦州历史、探讨该州与「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5的关系等书籍。我写信给德拉瓦州政府索取历史与旅游宣传手册。加米在家里帮我查找《基督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生活》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与《西雅图时报》,筛选有关的文章。我写信给德拉瓦州当地的企业,向他们索取年报,并附上回邮信封。我一边研究一边写作。我写了该州的历史发展,从伦尼莱纳佩人(Lenni Lenape)6一直到现在,还制作了横跨400年的年表。我写了一份威明顿市(Wilmington)旅游指南以及淳朴小镇雅顿(Arden)的历史。我写了关于德拉瓦州牡蛎渔民与花岗岩矿工的虚构人生故事。为了让介绍内容更充实,我还写了一篇《伊琳的美洲》(Elin’s Amerika)的读书心得,那本书讲述了十七世纪德拉瓦州一位女孩的故事。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德拉瓦州的企业杜邦公司(DuPont)。我在报告中写了这家公司的管理结构;提到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全是男性,而且多数是从公司内部升上来的人。我详细说明杜邦的产品、海外业务与研发,概述了尼龙发明的过程,并尽可能清楚说明聚合反应的化学机制。我为其中一位董事会成员写了讣告,他从基层销售员一路晋升到经营层。最后,我为德拉瓦州写出了长达177页的介绍。我无法形容当我完成这份超级长的报告时,感觉多么自豪 。* - 第五章 湖滨学校 - 好朋友**肯特**:能够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很多学习的动力和奇思妙想 - *我们一起读了许多名人传记,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等领导者。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电话上剖析这些人物的人生。我们深入分析这些名人的成功路径,狂热程度就如同当时的青少年解读披头四的歌曲〈钻石天空下的露西〉(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7。进入西点军校,成为陆军将领如何?我们学到麦克阿瑟从小就立志投入军旅生涯。我们将麦克阿瑟的成功路径与巴顿将军(General Patton)进行比较,后者是偶然加入军队,成为杰出的军人与领袖。为了了解历史观点,我们阅读了与拿破仑有关的书籍,惊叹于他的天赋异禀与可怕的缺点。我们觉得真正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为战争英雄。但是我们两人都不想去打仗,只好从清单上把「将领」这一项划掉。加入美国外交部门呢?但我们发现,只有获得政治任命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工作机会,而且根据肯特向某个政府部门索取的报告,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待遇很低,直接划掉这一项。成为教授如何?教授不仅有影响力,还可以自由进行有趣的研究,但肯特担心薪水也很低。成为政治人物呢?也许成为像我父亲那样的律师?* -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要知道为什么不好。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评判标准 - *那年秋天,我们基本上就住在电脑室,不停地写程式,失败了就再试一次,反复尝试。我们的成绩一落千丈,父母都很担忧。但是我们一直在学习,而且学得很快。那是我在学校里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 - 第六章 自由时间 - **从 curious 到 savage 之间是 1 万小时的 serious 练习** - *我遇过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曾描述过相同的经历:在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之后,必定会经历一段辛苦投入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单纯的兴趣会转变为真正的技能。麦尔坎.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数》(Outliers)这本书中指出,无论是创作音乐或是打网球,任何技术都必须经过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达到高水平。他在书中把我当作软体领域的一个案例。关于他提出的理论,我想补充一个想法:如果没有幸运地得到免费使用电脑的机会(可以称作我的前500小时),接下来的9,500小时很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 - [[机器码 machine code]] - *那些纸是用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写成的,这是程式设计师所能写的最基础的程式码。机器码(machine code)可以让你写出比任何高阶语言(例如BASIC)跑得更快的程式,但是写机器码很费工夫,需要清楚定义电脑要执行的每一步。举例来说,如果要用BASIC语言指示电脑呈现出「Hello」,你只需要输入单一指令(PRINT “Hello”),但同样的任务用机器码写的话,很可能需要写长达25行的指令。那些程式对新手来说就像天书,是只有专家才看得懂的秘密语言。正因为如此,我想要学会它。 * - 第七章 还只是孩子 - 比尔盖茨的自卑 - 在湖滨学校,为了证明自己聪明过人,曾买两套书,一套放在家里,回家拼命努力复习,一套放在学校,给人一种不用学习却绝顶聪明的错觉。 - **会学习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 *当我真正专注学习某个科目,吸收相关的事实、定理、日期与名字、想法与其他内容,我的大脑会自动将这些资讯整理成==结构化、合逻辑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带给我掌控感:我知道去哪里找我需要的事实,也知道如何融会贯通已经掌握的知识。我能立即辨识出既定的模式,提出更好的问题;新的资讯出现时,我能轻松地将新资讯融入既有的架构之中。* - **好的游戏是真实世界的模拟版本,值得孩子玩儿** - *肯特特别爱《股票与债券》(Stocks and Bonds)游戏,这款游戏会模拟市场波动与新闻事件(例如公司「总裁入住疗养院,出院时间未定」)影响下的投资组合管理。谁最终的投资组合价值最高,就是赢家。那些公司都是虚构的,但是游戏让我们学到了真实世界的许多事物,像是股票分割、牛市、本益比、债券殖利率。肯特和我那一群健行的朋友一样,都具有健康的竞争意识,但他更喜欢能在真实世界派上用场的游戏 。* - **极客与企业家的区别🤣 - 自律** - *到了1月,我们四人再度一起工作,但是专案进展很不顺利。瑞克掉进了兔子洞,只顾埋头开发他的编辑器。他觉得自己开发的编辑器太酷了,可以单独对外销售。同时,保罗也开始对专案失去兴趣,花更多时间去开发其他程式。他不知道合约具有约束力吗?他们的行为在我眼中既懒散又不专业,让我非常火大。我们难得的机会可以开发出真正有用的软体,但保罗和瑞克就这样让机会白白溜走。月底时,我召集所有人并告诉他们,如果保罗真的想让我参与这个专案,就必须由我来主导。如果由我主导,我决定每个人可以分配到的电脑使用时间。我用工作量来判断如何分配,将使用时间等分成十一个时段,保罗只得到很羞辱人的一个时段,瑞克则得到两个时段。肯特坚持要和我均分,所以我们两人各得到四个时段。保罗和瑞克只是耸耸肩,同意我的分配。他们大概觉得我们不可能完成这个程式。 * - 第八章 真实世界 - **给湖滨学校写排课程序** - *如何满足几百人看似互相矛盾的需求,还要用电脑能理解的方式来处理。在数学领域,这就是所谓的[[优化问题]]。航空公司为乘客安排座位或是体育联盟制定赛程表时,也是在解决同样的难题。我画了一个矩阵表,包含学生、课程、老师、时间与其他所有变因。随着我逐步微调表格,思路也变得愈来愈清晰。星期六,我终于走出房间时,我已经想出怎么用系统化方式解决所有冲突的因素,而且电脑也能处理。这是一整个星期以来第一次,天空如此晴朗无云。 * - **真正的机会掌握在一直有所准备的人手中** - *他给我看《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杂志上的一则广告,英特尔宣布他们发明了「可微程式化的单晶片电脑」。换句话说,他们把电脑的主要功能都整合在单一的矽晶片上。他们称之为==4004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这是一项技术突破。电脑的运作是透过电脉冲、依循逻辑化的指令来完成。1955年我出生时,这项工作要透过大型电脑内部的==真空管==(看起来像小灯泡)来完成。那些易碎的玻璃管占用大量空间,耗电量大,还会产生大量热能。大约同时期,工程师发明了==矽电晶体==,功能与真空管相同,但==运作方式是透过蚀刻在指甲大小的微晶片上的微型电路。==现在英特尔==更进一步利用这些电路,将电脑的大部分核心功能压缩到单一矽晶片上==。回想那一刻,实在很不可思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英特尔的发明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电路数量翻倍的说法,后来成为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微处理器推动了数位革命,让我们有了个人电脑与智慧型手机。 * - 第九章 一场戏与五个九 - **大学 - 广泛涉猎,走出舒适圈** - *我没有想到走出舒适圈会带来这么大的成就感,这也是我期待上大学的一个原因:能再次重新定义自己。如果我去读麻省理工学院,我觉得我大概会变成数学怪咖,身边也全是数学怪咖。这样的未来听起来……有点太局限了。(所以那年夏天我没去麻省理工学院的面试,跑去玩弹珠台。)翻看大学的课程索引,我看见非常多让人心动的可能性:==纯数学、认知心理学、战争政治学、管理理论、高级化学==。这些课程能让我接触许多新领域,拓展我的视野。填写申请表时,我也在尝试展现不同的自己。就如我在==戏剧课==学到的,每一次申请就是一场表演,由同一个演员分饰三个不同的角色。申请普林斯顿大学时,我说我想成为会写软体程式的工程师,我展示了我的程式作品,并强调我的数学成绩。我告诉耶鲁大学,我想进政府部门工作,也许是法律专业,我强调我在华盛顿特区的实习经历,并凸显我对童子军的热爱以及在戏剧上的投入。申请哈佛大学时,就如我在申请论文中所写的,我提到了我对商业与法律很感兴趣。 * - **如何成为 20% 优秀的人?如何拆解这个问题?** - *一个人要如何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诺顿就是这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的才能与专业能力无人能及,我试图理解他跟其他程式设计师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要比其他人优秀20%,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有多少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多少是后天的努力—持续专注与有意识地表现得比前一天更好?而且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个精进的过程? * - 第十章 早熟 - 永远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并且找到自己的[[003 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 *然而,第一学期快结束时,我感觉失去了方向。我在进入哈佛之前读的是很小的学校,毕业班人数还不到90人。在湖滨学校,我一旦找到方法,就能轻松脱颖而出、得到认可。此外,学校的老师、教职员与家长形成的紧密社群,也给我很大的支持。他们知道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聪明、有点古怪,有时需要轻推一把(比尔,去报名戏剧课吧!)或是提供机会(没问题,就请假一学期去打工吧!)。但是在哈佛这个广阔的世界里,一切只能靠自己。这里的每个人在高中班上都是佼佼者,每个人实力都很强,而且都在争取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 *B+与A之间的差距,就是顶尖学生与冒牌货的区别。我认为,班上的每个人都是他们认识的人之中数学最好的学生。每个人的数学SAT成绩都是满分800分。每个人入学时都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然而,一旦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就都是自欺欺人的可怜虫,都是冒牌货。==在这门课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促使我重新审视我的自我认知。==我一直以来都相信自己是最聪明、最优秀的。这种认同成为一种掩护,可以隐藏我内心的不安全感。在那之前,我在自己重视的领域很少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算遇到这样的人,我也会尽量吸收他们能教给我的一切。==但这次不一样。我察觉到,自己虽然有数学头脑,却没有顶尖数学家的天生洞察力。我有天赋,却不足以创造突破性的新发现。我可以预见十年后的自己:在大学教书,却没有优秀到能取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我不可能成为约翰.马瑟那样的数学家,能在数学的领域探索宇宙的奥秘。==* - 谦虚谦虚谦虚!学会倾听与学习!感谢比尔盖茨的诚实,说出一般人不敢说出的丢脸事儿 - *上课第二天,布森教授向我们介绍等候理论(queuing theory)。为了说明这个概念,他比较了两种演算法,解释为什么其中一种演算法比另一种更有效率。我听着他的解释,心想:哇,这家伙完全搞错了。在这个领域他的确是最顶尖的专家,但我认为自己比他更懂。 「你错了,」我脱口而出,我认为他的说法很明显是错的。教授显得有些慌张,试图解释。但我根本听不进去。我反驳教授用来评估效率的标准太蠢了,不停地说了一大堆。 教授继续试着向我解释。「不,你完全搞错了,」我又说了一遍。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走出教室。班上其他学生(全都是研究生)会如何看待这个大一新生的暴走行为?想必不会是正面的评价。 我在教室外来回踱步。不断在脑中回想刚刚发生的一切。过了大约15分钟,我原本的笃定渐渐转变成恐惧。事实上,错的是我,而且是大错特错。我到底做了什么?我怎么会这么蠢。让这一切更糟糕的是,他是我见过最平易近人的教授,而且他还好心地允许我这个大学生上他的课。 课堂结束后,我回去向教授道歉。他的态度从头到尾都非常和善。我们后来的关系变得非常好。布森教授与我分享他开发的Honeywell作业系统的所有细节。经过这次教训,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会倾听与学习。直到现在,我每次想起那天的无礼行为,仍觉得非常丢脸。如果是我妈,她一定会说,我这个早熟的臭小子。 * - 第十一章 百搭牌 - 百搭牌好像指的是数学,学完这门课可以让任何感兴趣的课,在大学就是要做一个资讯杂食者。 - 第十二章 绝对的正直 - 比尔盖茨在哈佛期间,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给 Altair8800 写软件,还带来了不该进入计算机房的学生。这件事引起教授不满,将他告上学校法庭,甚至有可能被哈佛退学。事情后来虽然解决了,比尔盖茨没有被退学,但是加米的提醒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 **绝对的正直** - *关于那段时间,我保留的其中一个纪录,是加米在圣诞节写给我的信。不出所料,她以很坚定、重视原则的立场,看待我惹出来的麻烦。我想她对我说的话也反映了我父母的心声:我相信,你知道自己拥有非凡的天赋,我们都为你钻研每个想法时所展现的创造力与用功感到骄傲。==一定要坚守最高的道德标准,尽最大努力从各个角度审视你所做的一切。我之所以担心,或许是因为我感觉处处都有诱惑,使人放松警惕、忘记了我们的整体目标正受到威胁。==虽然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证明是清白的,但是你在哈佛的这段经历仍然是一次警告,提醒你每一步都必须光明正大。==我看过有人认为,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要时刻保持警惕。我希望你能随时保持警觉。你的言行必须绝对的端正,不容以任何方式被曲解为不当行为。你是无比优秀的年轻人,我永远支持你,爱你。下次见,加米。 * - 第十三章 micro-soft 关于初创公司 - *在那之前,我都天真地以为所有公司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被管理着,所有员工都非常有冲劲、热爱工作,与管理阶层同心协力朝共同目标迈进。我没有想到,公司是由人组成的组织,充满了人性的弱点与缺陷。从那次以及接下来每周五的聚会,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随着啤酒一杯接着一杯,大家开始抒发各种不满。当时MITS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核心,公司内部却一片混乱,充满许多令人不解的新专案、不周全的策略、以及变来变去的计划,最终招来了愤怒的客户。连很资深的员工都把责任归咎于老板罗勃兹,他们很直白地说出背后原因:大家都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出自己的考量。* - *我在影印纸上匆忙写下我们长达七页的商业计划。我的指导原则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陷入成本困境。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时薪是9美元。「合伙人领取9美元时薪,足以享有舒适的生活,这个数字不会因为成功、个人努力或个人运气等因素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会改变:当公司无力负担时,就必须减薪。」 我写下我们的两大目标:==一、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二、创造利润。==这封信标志着我们将共同努力迈入新的阶段: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我们一致同意,至少在未来两年要把Micro-Soft放在第一顺位。 * - 第十四章 原始码 - 保罗和我都抱持完全一致的愿景:==成为领先业界的个人电脑软体公司==。这个目标就如同河对岸隐约可见的宝物。到了1976年底,我明白了一件事:我想要第一个抵达、以最快速度搭出最好的桥通往对岸的企图心,比保罗更为强烈。==我可以将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就如同潜水艇的密封舱门一样。出于对微软的强烈责任感,我选择关上舱门,锁紧转轮。没有女朋友,没有嗜好。我的生活只有保罗、瑞克以及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这是我知道保持领先的唯一方法。==我也期望其他人能如此投入。大好机会就在面前,你为什么不一周工作80小时、去追求这个机会?当然会很累,但同时也让人热血沸腾。 # how good harry,你提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尔·盖茨在《Source Code: My Beginnings》中分享了许多他个人独特而有效的学习和进步方法。下面,我帮你系统地梳理一下盖茨在书中提到的关键方法和策略: --- ## 一、主动式学习(Active Learning) 盖茨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收知识。 - **积极提问和探索**: 他从小就不满足于简单接受事实,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并自己探索答案。 - 例子:小时候玩牌游戏时,他总是问祖母每一步动作背后的逻辑,培养了对系统思维的理解能力。 - **实验和实践**: 他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真实经验,认为“纸上谈兵”远不如亲自动手。 - 例子:在湖滨中学,他和伙伴利用课余时间成立编程小组,主动接编程项目,学以致用。 --- ## 二、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oriented Learning) 盖茨推崇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认为“带着问题学习”更高效。 - **真实问题驱动**: 他总是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学习新技能,而非抽象地学习理论。 - 例子:湖滨学校课程编排问题,促使他主动去学习和编写自动排课程序。 - **循序渐进地拆解难题**: 面对复杂问题,盖茨会将其拆解为小的子问题,逐个击破。 - 例子:他最初编写井字游戏程序时,把任务分解成简单步骤,一步一步完成。 --- ## 三、沉浸式学习(Immersive Learning) 盖茨非常擅长“深度沉浸”式学习,一旦投入就进入高度专注状态。 - **专注的深度投入**: 他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个任务,不易被打扰或分散注意力。 - 例子:哈佛时期,他经常连续超过30小时不眠不休地在机房编程,完全沉浸于其中。 - **快速反馈循环**: 他强调学习过程中要频繁地获得反馈,并及时纠错。 - 例子:在编程中,他会快速测试程序、发现错误、及时修复,再继续向前推进。 --- ## 四、大量阅读与广泛涉猎(Extensive Reading) 盖茨热爱阅读,认为大量广泛地阅读各领域书籍是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 - **跨学科阅读**: 他不仅阅读技术类书籍,也涉猎历史、经济、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 例子:哈佛求学期间,他经常选修甚至旁听古希腊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这帮助他建立了更为宏观的视野。 - **高效阅读技巧**: 盖茨的阅读效率极高,他有意培养快速吸收和理解内容的能力。 - 例子:他阅读时习惯在书的空白处做笔记和批注,帮助理解和记忆重要内容。 --- ## 五、合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盖茨非常重视合作学习,认为与同伴共同学习、讨论、交流能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 **建立学习团队**: 他从早年起就主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学习团队。 - 例子:他和保罗·艾伦、肯特·埃文斯等伙伴经常围绕着编程、商业、技术讨论,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 **教学相长**: 他特别看重通过向别人解释、教授知识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理解。 - 例子:他经常向朋友们解释自己的程序设计方案,通过解释来加深自身的理解。 --- ## 六、持续反思与自我反馈(Reflection and Feedback) 盖茨极为强调自我反思,认为不断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总结教训是成长的重要步骤。 - **主动记录和反思**: 他习惯经常回顾并记录自己过去的决定和经验,从中学习。 - 例子:撰写这本回忆录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过程,他甚至查找旧成绩单核实回忆的准确性。 - **正视错误,主动改进**: 他从不回避过去的错误,而是坦然承认,并主动寻求改进方法。 - 例子:少年时期的叛逆和冲动,他事后能认识到当时行为的不足,并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 ## 七、系统思考与逻辑推理(System Thinking and Logic Reasoning) 盖茨自小就养成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能以逻辑推理的方法深入理解知识。 - **模式识别和推演**: 他善于识别事物背后的模式和规律,并据此进行逻辑推理。 - 例子:小时候玩纸牌,他逐渐明白游戏本质上是“规则和数据的互动”,养成了系统性思考的能力。 - **思维可视化**: 他习惯把复杂问题用图表、模型等直观地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 - 例子:早期开发软件时,他经常用流程图等方式来设计和规划项目的实现过程。 --- ## 八、及时抓住学习机会(Seiz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盖茨认为,成功的学习关键在于敏锐地识别并主动把握机会。 - **抓住关键时机**: 他善于敏锐地发现机会,并在时机到来时迅速行动。 - 例子:看到Altair计算机问世,他立即意识到个人电脑的前景,迅速投入编写Basic解释器。 - **从实践和挑战中学习**: 他不回避挑战,反而主动选择高难度项目,以此激发学习动力。 - 例子:中学时期主动为医院和交通部门编写软件,从真实挑战中快速学习和成长。 --- ## 九、开放心态与求教精神(Open Mind and Humility) 盖茨的学习中始终贯穿着谦虚开放的心态,总能主动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 - **虚心求教**: 他积极向老师、前辈、同伴求教,绝不故步自封。 - 例子:在哈佛时期,他积极向导师和教授求教,即便是旁听,也积极与教授交流互动。 - **接纳不同观点**: 他在学习中不固执己见,而是善于接纳他人的意见。 - 例子:早期创业时,他愿意听取保罗·艾伦及其他团队成员的建议,提升了决策的质量。 --- ## 总结与启发 盖茨的学习方法之所以如此有效,关键在于: - **主动性和好奇心**:主动探索知识,敢于尝试。 - **实践性和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 - **专注力与沉浸性**:深度专注,保持高效能学习状态。 - **跨领域与整合性**:广泛涉猎,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 - **合作与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教学相长。 - **反思与反馈机制**:不断自我反思并及时纠错。 - **谦逊与开放心态**:保持终身学习心态,永远不自满。 harry,这些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提升学习效率、开拓视野,实现终身进步。 # inbox # todo # ref. - [ ] 本书wikilink - [ ] 本书豆瓣链接 - 纪录片 - [杜威十进制编码串起的人类故事](https://btcml.xetslk.com/s/3AHEU9) - [比尔·盖茨首部回忆录,值得阅读 5678 遍(尤其是小学生)](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q0nzpsgd16c4nntf3zbxqvz) - [源代码 gpt 解读报告](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qhr2ds75j8czm78egb6sf13) # related. - [[《别闹了,费曼先生》]] - *我30岁出头时,利用一次难得的假期看了费曼(Richard Feyman)教大学生物理的课程影片。他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讲解时流露出孩童般的好奇心,让我深深着迷。我搜寻并阅读了他所有能找到的作品。他在发现新知识与探索世界奥秘时体会到的快乐,我完全能够体会,「==发现事理的乐趣==,」就如他所说的,「这就是黄金,这就是兴奋所在,是你有纪律地思考、努力工作之后所获得的回报。」他在《费曼的科学精神》(The Meaning of It All)书中解释。 * #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