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box # todo - [ ] 李飞飞的相关链接 # WHY 视觉皮层的组织结构成为[[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网络的构建灵感 # WHAT(树干) - [[眼睛]] - [[模式识别]] - [[赫尔曼·冯 ·亥姆霍兹 Hermann von Helmholtz]]发明了一套关于视觉的数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构成了当今理解视觉感知的基础 - 视觉系统的神经元工作 - 视觉皮层中的 100亿个神经元并行工作,可以识别一个杯子 - 视觉皮层的组织结构成为[[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网络的构建灵感 - 突触(权重)可塑性 - 每个人的神经元数量与出生时没什么不同,发生最大变化的是不断修剪、加大密度的突触联结 - 视觉系统的阴影脑补立体全貌 - [[史蒂文·祖克]],研究人类的视觉系统如何从**表面阴影**以及**折痕和褶皱中**提炼出物体的形状 - **人类非常善于阅读轮廓**,因为轮廓是物体形状和边界的主要特征。轮廓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物体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信息。无论是自然界的地形、人工建筑的结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我们依赖轮廓来识别和理解环境。[[阅读 识字]]也是从现实中提取出字母的轮廓 - [[视觉错觉 阴影中的曲率]] - [[曲率]] - 视觉区域的层级结构 - 视觉皮层中,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性 - 大卫·范·艾森仔细研究了个视觉皮层的每个区域的输入和输出,并按照层级排列了出来 - > 猴脑中的视觉区域的层级结构:视觉信息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映射到丘脑的外侧膝状核(LGN),其中继细胞投射到初级视觉皮层(V1)。皮层区域的层级结构终止于海马体(HC)。图中所有的**187个连接几乎都是双向的**,有源自较低区域的前馈连接和源自较高区域的反馈连接。 -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05-28-CleanShot%202024-05-28%20at%2017.28.07%402x.png) - 人脑连接组: - ![](https://image.harryrou.wiki/2024-05-28-CleanShot%202024-05-28%20at%2017.30.15%402x.png) - [[认知神经科学 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诞生 # HOW(树枝和树杈) 应用 # HOW GOOD(思维模型) big idea 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大法 #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