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_ <br><br>记忆挥之不去 | **宇宙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信息**<br><br>从DNA到大脑,再到人类文化与书写,探讨信息如何在生物与文明中传承。 | 信息基本单位-比特;鲸歌、基因、神经网络、城市发展、语言与知识… | **生物学**<br><br>**物理学**<br><br>**网络科学**<br><br>**人文历史** |
| --------------------------------------------- | ----------------------------------------------------------------------------------------------------- | ------------------------------------------------------------------------------------- | ------------------------------------------------------ |
# why
# what
- [[比特 bit]]:信息的最小二进制单位,只有 0 和 1.
- DNA - 生命的基本层
- DNA使用**四个碱基(A、T、C、G)**储存生命蓝图。
- 每个生命体细胞内的DNA分子,都承载着从远古祖先延续下来的遗传信息。
- DNA通过“复制”机制代代相传,偶尔出现突变,提供了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原材料。
- 人类DNA大概有几十亿比特。
- 大脑 - 储存几十年的信息
- 仅靠 DNA 已经无法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这是我们存在大脑的原因。
- 人类大脑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万亿突触连接,我们通过大脑储存信息(记忆)和处理信息(比较、综合、分析、产生抽象概念)。
- 大脑皮层的右半球主要负责图形识别、直觉、感知和创造力。左半球主管理智、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左右脑交流的通道叫做胼胝体,两者协同,进行创造和分析。
- 人类大脑中的信息量可能相当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总量,也即100万亿(1014)比特。
- 通过大脑皮层,我们与我们的祖先有了智慧上的区别。
- 图书馆 - 文明的种子库
- 大概一万年前,我们发现大脑已经无法容纳所有的知识了,于是人类发明了公共图书馆。后来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公共电子图书馆。
- 要记载就需要文字,楔形文字是西方字母的远祖,起源于5000年前的近东。
- 2至6世纪之间,中国人发明了纸、墨和雕版印刷术,使得文字作品能得到大量复制和发行。欧洲在 1450 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50年后的1500年,欧洲的书籍就多达了1000万本。任何识字的人都可以从书中获取知识。
卡尔萨根在书中写道:“书籍如同种子,可以休眠数个世纪,然后在最贫瘠的土地里开花结果。 ”虽然我们一生也只能阅读几千本书,但这仍然证明人类最擅长的事情是学习。
信息通过基因、大脑存储,到图书馆、互联网,如今承载信息的还增加了大语言模型,LLM 具备全人类的知识库。我们见证了一场信息存储与传播能力的巨大演化,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跨越自身的生物局限,创造出永恒的文明记忆。关乎于我们自己,我们不仅是信息的承载者,更好的方式是成为信息的传递者,文明的共建者。
# how
# how good
#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