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概念
火星人、世界大战、火星运河、水手 9 号、太空火箭、智慧生命的标志、实验箱、火星3 号、海盗号、微生物实验、“地球化”改造火星…
## 问题
- **火星上怎么就不能有火星人? 人类对火星的幻想史;**
- 人类关于“火星人”的浪漫想象史
- **19 世纪末:望远镜时代的误会**
1877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 Schiaparelli 把火星表面暗线记录为 _canali_(“沟槽”),英语世界误译成“canals”,很快被解读为巨型人工运河的证据。美国富豪天文学家 Percival Lowell 在其专设的洛威尔天文台描绘出纵横交错的“运河网”,并写下《火星》系列著作,进一步点燃了“火星文明”想象。[SpaceflightHistories](https://www.spaceflighthistories.com/post/martian-canals?utm_source=chatgpt.com)[skepticalinquirer.org](https://skepticalinquirer.org/2018/05/percival-lowell-and-the-canals-of-mars/?utm_source=chatgpt.com)
- **20 世纪初:科幻与大众文化**
科幻经典《世界大战》(1898)把“火星入侵”搬上文学与广播舞台。直到1960 年代,火星在大众心目中仍是“干涸但可能仍有智慧生命”的神秘邻居。
- **第一次当头一棒**
1965 年 ==Mariner 4(水手 4 号)== 探测器仅22张低分辨率黑白照片,就让人类第一次看清火星——贫瘠、布满陨石坑,运河只是望远镜光学错觉。
- **如何知道一个星球上有没有智慧生命**
- 收集证据,寻找迹象
- 建筑的几何学结构:
- 作为智慧生物一定会改造地表景观。人工建筑、运河网络等等。但轨道航天器近距离拍摄的火星景观没有任何人工痕迹。
- 寻找火星[[微生物]]
- ==海盗1号 Viking==将实验器材带到火星,但未检出有机分子
- 海盗 2 号也未找到生命迹象
- 未在火星上发现任何尸体
- 因此目前来看,火星未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探测器|发射时间*|任务/关键载荷|完成情况概述|
|---|---|---|---|
|**Mariner 9(美国)**|1971 年5 月30 日|□ 首次环绕火星的轨道器 —— 摄像机、红外/紫外分光仪,用于全球制图、观测大气和沙尘暴|成功进入轨道;完整绘制全球地图并记录 1971 年全球沙尘暴,为后续选址提供基础|
|**Mars 3(苏联)**|1971 年5 月28 日|□ 轨道器:成像、等离子与辐射探测□ 登陆器:黑白相机、气象站|轨道器工作正常;登陆器顺利落地但仅工作 ~20 秒即失联,未传回完整图像|
|**Mars 6(苏联)**|1973 年8 月5 日|□ 轨道/飞越平台□ 带下降伞与缓冲气囊的登陆舱,搭载大气采样器、气压与温度传感器|登陆器在触地约 1 秒即通讯中断;仅在下落阶段回传少量大气数据|
|**Viking 1(美“海盗1号”)**|1975 年8 月20 日(入轨 1976 年6 月)|□ 轨道器:高分相机、IR 分光仪□ 登陆器:全景/近照相机、三套生物实验、气象站、地震计、化学分析炉|1976 年7 月20 日安全着陆于**克里斯平原**;轨道器与登陆器均长期运行,生物实验结果“模棱两可”,未检出有机分子|
|**Viking 2(美“海盗2号”)**|1975 年9 月9 日(入轨 1976 年8 月)|载荷与 Viking 1 基本相同|1976 年9 月3 日着陆于**乌托邦平原**;任务总体成功,得到第二处着陆点环境与生物学数据,亦未确认生命迹象|
*表中日期按文中信息和公开记录列出;“入轨”“着陆”节点帮助对应任务进展。
---
### 关键信息提炼
1. **苏联火星 3、6 号**采用“轨道器+登陆器”一体设计,均能进入火星大气并降落,但受极端沙尘暴或未知机械故障影响,表面科学返回极为有限。
2. **Mariner 9**首开火星轨道成像时代,提供了气候与地貌“航拍全图”,后续登陆选址必须依赖它的数据。
3. **Viking 1/2**通过“轨道侦察 → 动态择机着陆”规避风险,首次将实验室级生物检测仪器送上火星;虽然“两阳一阴”的实验结果未能定论火星是否有生命,却奠定了日后生物学、气象学和行星防污染标准的范式。
这些任务串起了人类从**遥望—近轨—软着陆—原位生物实验**的探索递进,也揭示了火星表面环境对硬件与生命都极为苛刻的事实,为后续“火星车”和“样本返回”时代奠定了方法论与工程基线。
- 前仆后继不懈探测火星的努力,如何改造火星,移民火星
- 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含氧量不够,缺乏液态水,以及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低温不是问题,全年都在运行的南极科考站已经证明。
- 解决办法:制造更多空气,加热火星,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有了更多的氧,我们能就能够在大气中呼吸,空气中的臭氧形成紫外线防护层。
- 火星曾经有过厚实的大气,这些大气一部分存储在岩石、冻土里,大部分存储在冰盖下。所以为了让冰盖蒸发,必须加热。
- 加热方法:植物。一中极其耐寒的植物,这种植物如果在火星冰盖上扩散,冰盖颜色就会逐渐暗淡,吸收更多的阳光,进而融化冰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