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 提醒我们不要错把理解世界的抽象、简化工具当作真正的现实世界。
- *地图永远只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非现实本身。*
# what
- *地图非领土,模型非现实。*
- 地图的本质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简化,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现实世界,而**抽象的代价是偏差**。这可以理解为事情的两面性,地图、模型、理论、假设、指标都是在牺牲细节的基础上才换来了快速理解的可能性。
- 而领土是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客观现实,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细微差别。
- **底层思维**:知道地图非领土这个模型,更重要的是它的底层思维,始终对模型、假设保持着怀疑与检视的态度。
# how
- **实例**
-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很多高评级的金融产品最终暴雷,背后的根本问题正是对**金融模型的过度依赖**。很多评级公司与投资机构依据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评估风险,结果因为模型的某些假设与现实严重错位(**房产市场“永远不会整体崩盘”的假设**),导致所谓“高评级”形同虚设。现实无情地击破了这些“纸上繁华”——用芒格的比喻来说,许多人捧着与真正地形严重不符的“地图”在市场里横冲直撞,最终酿成惨痛后果。
-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帮助读者更快的理解工具,并不能代替原始文本本身,所以不是看过盗图就等于读过了书。应该是两者结合使用。
- **KPI 崇拜**:KPI 只能抓住现实的几个维度,所以如果只盯 KPI 不看现实,就会发生各种行为扭曲。
- **如何避免**
- **本质洞察**:认识到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抽象,不要过于迷信与滥用模型,忽视现实中的信号。
- **不把“符号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各种媒介是现实世界与我们的中间层,如果看待问题只从符号世界看到就会变成对现实世界理解的偏差、扭曲和过度简化。
- **质疑、修正、回到现场**:当现实与理论或模型产生冲突时,我们应当优先相信现实。这是在做决策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现实数据永远优于模型预测,也永远比指标来得直接。
- **如何善用地图**
- 引入多角度、跨学科思维,避免单一角度的模型可能忽视的部分。例如在使用经济学模型分析时长供需时,可以引入心理学知识,考虑消费者的认知偏差与羊群效应。
- 既要关注数据,也要对异常保持敏感:数据可以是检验假设最直接的证据,但也不能只看数据。任何数据都有采样、测量以及统计分析的内在误差。有时,微小的异常或难以量化的直觉恰恰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
- 偏差不可避免,模型需要持续修订:要容忍模型会出现偏差,根据现实中模型无法解释的结果进行优化和迭代。
# how good
- *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命的金树常青。* 首先是要做到,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 Ref.
- 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mp1e1m0qyrmnwnxw1hm5b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