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 [[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人们天生爱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愿寻找反例来反驳自己是错的。倾向于认为某些证据是对的,但如果事实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决策就是错误的。 - 凡事找反例来证明当下的方案有问题、有错误,才有可能找出漏洞,更新迭代。我是否看到了那些“证伪”我自己的证据和信号? # what - 卡尔·波普尔提出证伪原则,”*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具有可以被驳倒或推翻的可能性——也就是“可证伪性”。* 若一个命题无法设计出可以操作的证伪方法,提出反例,那么就不具备科学性。 -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圆其说,如果一个人怕蛇很可能是儿时创伤,如果一个人不怕蛇,那是因为ta压抑了恐惧。 - 例如:天赋论,原生家庭论,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 - **真正的科学必须经过最严苛的否定自己的假设**。如果这些测试没能推翻它,那么理论可以暂时保留。如果反例推翻了现有理论,就需要修正它。[[1919 日全食实验]]。 # how - **应用案例** - 一个经得起证伪考验的投资策略一定有**哪些条件下会失效**的界限。(这有点像[[001 逆向思维 inversion]]) - 在学习别人的商业案例时,知道大家在哪里失败过、哪些阶段表现最差是更有价值的。 - **如何做到** - 促进批判文化,鼓励成员提出批评性意见。组建“魔鬼代言人”小组。 - 时长反思,“如果我错了,会发生什么?会有哪些征兆?” - “如果哪些地方做错,一定会失败?” - 制定撤退策略与 planB - 制定“如果出现 A 现象,或 B 条件触发时,我应该采取什么错失?” - 坚持数据与事实,而非依赖主观感受。 - 例如,你想判断“今年市场一定会大涨”,那么就要在预测中写明“大涨表现的指标是什么?若指标无法达标或相反趋势很明显时,就说明假设不成立。”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快速调整自己的投资或行动计划,而不被情绪牵着走。 # how good - **证伪原则提醒我们**: - **谦卑**:任何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唯有不断验证与修正,才能逐渐逼近正确。 - **主动**:与其被动等待失败的发生,不如主动想办法先推翻自己,想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仍然能存活的判断与策略。 - **理性**:总是寻找客观数据与严谨逻辑来支撑理论,不能相信个人经验、个人直觉。 # Ref. - https://readwise.io/reader/shared/01jmjxkhq84jkdps61211nkq19